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海峡漫话  >> 正文

“半个美国制台海,鞭长莫及还吹口哨”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华夏经纬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半个美国制台海,鞭长莫及还吹口哨”——巴以冲突与美国台海政策走向

  作者 周忠菲 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

  几天前,中国外长兼国务委员王毅访美,在华盛顿与布林肯举行会谈,在这次工作回访中与拜登总统进行了会见。据报道,拜登总统在会见外交部长王毅时,强调“美中两国应该负责任的管理双边关系中的竞争”,着重强调“美中两国必须共同处理全球性的挑战”。基调是“对危机的管理”。

  这次会谈是今年6月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到中国访问后的后续工作访问。6月后,美国官员一连串地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出现止跌回稳的迹象。美国提出“中美不脱钩”问题。

  然对这次中美高层会晤,媒体注意到双方在对外报道时,都刻意保持了低调。不仅对会谈内容的报道极为简短,美国电视上出现的双方会谈的画面也极为稀少。此外,国际媒体报道中,不久前,美国国防部长扬言“美国仍然有能力一边吹口哨,一边打两场战争”的新闻,处处可见。而王毅外长访美期间,美国军机和美国航母到中国南海进行骚扰,穿越台湾海峡。中国军队也“礼尚往来”,毫不客气地对其进行了驱逐。

  这种背景下,一则信息的释放,似乎为当前中美关系的“静默与寡言”做出了解释。据《中国军网》报道,美国方面具有军方背景的嘉宾,已参加10月29日到3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方疫后首次以线下模式恢复的“北京第十届香山论坛”。论坛主题是“共同安全,持久和平”。而今年2月中国政府发布的《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中,“北京香山论坛”,被列为中国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重点平台。

  应如何解释中美两个竞争对手,在寻求管理紧张关系的时刻,在大国关系中所出现的上述“敏感”现象呢?用“美国大选需要”、美国社会的“反中情结”、美国在民主、人权方面的“意识形态”需等进行解释,似乎有点“不解渴”。

  本文从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战略目标的设置,美国对外政策的失策,美国战略调整的需要,以及巴以冲突影响台海局势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拜登政府一方面在中美关系上表现缓和,一方面又继续在台海政策上继续对中国进行挑衅,这种现象说明,美国的根本战略目标,仍然是“以台制华”。

  文章运用跟踪分析的手法,将目前拜登政府的处境与战略尴尬归纳为——“半个美国制台海,鞭长莫及还吹口哨”。强调美国的国力已不能应对两场大战,但目前美国仍然执迷不悟,挑起台海战争的企图仍然存在。

  结尾指出,从巴以冲突角度观察,美国政争的激化,拜登政府对外政策的失策,暴露了美国台海政策的局限性。美国对台政策将越来越被动。下面展开。

  其一,何为“半个美国”。

  这是本文为方便表述,借用的概念。“半个美国”,首先是指美国目前国内的政治分裂,两党为明年大选进行的激烈争斗,从动用司法机构,“弹劾总统”,发展到在国会内直接厮杀,差一点发展到国会无众议院议长,财政问题将迫使政府关门的程度。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其次是巴以冲突,不仅震动世界,更是直接冲击美国。即使拜登政府不改变“以身护以”的政策,但也只有半个美国,可能表示“支持以色列”。目前,纽约等地已爆发大规模反战示威。以色列国内也出现要求现任总统下台的游行。

  过去的美以关系中,有过以色列不听美国节制,单干冒险,仍然成功的案例。而这次,以色列激怒了世界民意,拜登政府则处于“半个美国”的特殊情况。目前,拜登的支持率有微弱上升的趋势,为42%。但民调也显示,自2020年以来,拜登的支持率从为达到50%。

  从“半个美国”的结构看,如果以色列拒绝妥协,巴以冲突对拜登政府推行的攻击性外交政策,是“助选”还是“败选”?正在考验拜登团队,说不定最后是“自食其果”。

  其二,何为“鞭长莫及”。

  拜登就职以来发表的“美国回来了”等言论,无非是展示美国的实力,为推行进攻性外交政策“助威”。其“底气”就是美国具有“同时打赢两场世界战争”的能力。

  俄乌战争显示美国的“底气”,已经“被打上问号”。巴以冲突的爆发,除了暴露拜登政府的以色列政策存在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暴露美国在中东与亚太之间,军事战略上的“鞭长莫及”。巴以冲突爆发,拜登政府第一时间派航母到地中海,目的就是显示美国具有“打两场战争的能力”。同时在战略上暗示,如果以色列利库德集团接受美国提出的巴以走向政治解决的方案,美国就会继续东向,执行“目标中国”的印太战略。中东局势的前景不明,使拜登政府夸夸其谈的“两洋战略”、“印太战略”,“美国全胜”等,与目前“鞭长莫及”的处境,形成对照。美国战略上的捉襟见肘,已清晰可见。

  其三,美国台海政策的局限性、被动性。

  巴以冲突必然影响美国印太战略,尤其是亚太安全格局。

  从美国的立场看,目前以色列内部斗争激化,民众反战激烈。如果总理纳坦雅胡因哈玛斯突击事件而下台,这将导致拜登政府的对外政策受到共和党的攻击。此外,目前情况下,美国亚太安全格局中,日本和韩国在对待与中国的关系上,已经出现反应。巴以冲突与美国的印太战略之间,如何平衡?美国需要回答盟友。

  在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方面,美国利益的“万无一失”,盟友的“利益分粘”如何保证,“台独”分裂势力的“以武拒统”,能否坚持等,这些头痛的问题都会“浮上水面”。拜登政府在“两场战争”问题上,已经“鞭长莫及”的处境,将进一步恶化。

  更严重的是,巴以冲突使拜登政府在“动用武力介入台海冲突”的问题上,更加得不到国际社会和美国民众的支持。巴以冲突的溢出效应还将在两岸融合方面,使台湾民众有了更加鲜明的对比。民进党当局配合美国军事专家所建议的,“给台湾每人发一杆枪打巷战”的,所谓·“以武拒统”的“国防策略”,必然破产。台海局势将朝着有利于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方向发展。

相关新闻
缅因州枪击案之后 美国各类枪支销量大增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0月28日报道,一名枪手25日在缅因州刘易斯顿开枪打死18人,打伤13人。惨案发生后,莱克茜·克尔走进该市以北10英里处一家熙熙攘攘的枪械店,平生第一次宣称她要买一支枪。 △美国枪支商店(资料图) 26日,即枪击案发生的第二天,枪手仍然在逃。几乎所有其他商铺都遵守了就地躲避的居家建议,一些枪械商店却开门营业,以回应对购枪兴趣大增...

两岸学者:难阻中国发展及统一进程 美国焦虑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九届“两岸和平研究”学术研讨会27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多位两岸学者就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分享观点。其中一个突出看法是,近年来美国加大对台湾问题的干涉力度,不断打“台湾牌”,意图遏制中国大陆的发展;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越来越焦虑、急迫,政策摇摆性也会越来越强。 显然,与会专家学者点出了近年来...

俄外长:俄罗斯将对美国在欧洲部署核武器采取应对措施

新华社明斯克10月26日电(记者鲁金博)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26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表示,如果美国在一些欧洲国家部署核武器,俄罗斯将采取回应措施。   拉夫罗夫当天在明斯克举办的《欧亚安全:转型世界的现实与前景》高级别国际会议上表示,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用自己的双手“葬送了欧洲的互信机制和军控机制”,如果美国在欧洲国家部署核武器以及与欧洲国家执...

新闻背景:近年来美国发生的严重枪击事件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新闻背景:近年来美国发生的严重枪击事件   新华社记者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福克斯新闻台援引当地警方消息报道,美国东北部缅因州刘易斯顿25日晚发生大规模枪击案,造成至少2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嫌犯目前仍然在逃。   美国是世界上民间枪支保有量最多的国家,枪支数量比人口还多,涉枪暴力已成为美国社会生活的“常态”。据美国“枪...

美报告列6种可能致使中国大陆“武统”台湾情境 国台办回应

中国台湾网10月25日讯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今天上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   香港中评社记者:近日有台媒报道称,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一份所谓“2023年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其中列出了6种可能致使中国大陆对台采取军事行动的情境。对此有岛内网民批评道,如果没有美国在搅和,台海安定得很。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