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国民党和民众党就蓝白合作问题于台北福华大饭店进行沟通和谈判,国民党派出侯友宜竞选办公室执行长金溥聪、国民党秘书长黄健庭,而民众党则派出柯文哲竞选总干事黄珊珊与竞选办公室主任周榆修。
经过两小时的会谈后,双方于会后公开会议纪要,其中除了对于两党政策进行逐一表态以及约定后续谈判时间外,在更为重要的如何产生共同候选人的问题上也提出各自的方案,民众党提的还是民调方式,而国民党则首次提出岛内全民投票的方式。
国民党为什么要提投票方式?显而易见,让民众出门投票和接受随机民调所需要的动员动能很不一样,国民党有基层组织优势,有远大于民众党的动员实力。所以岛内全民投票对国民党更有利。
有意思的是,金溥聪和黄珊珊都是各自阵营的所谓“强硬派”。会前,民众党方面曾要求会谈全程直播公开,后经协商,改为会后记者会,会谈全程录像但不公开。如果会谈只是所谓彼此态度以及立场的表达,就不如在媒体各自喊话即可。沟通协商本来就意味着相互的妥协乃至利益交换,所以民众党的要求看似公开透明,实则咄咄逼人。
基于这场选战的长期民调,在蓝白分裂的情况下,绿营的赖清德基本是稳定领先,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蓝白不合,那么岛内六成民众要下架民进党的希望就不能达成,所以即便出于各自政党利益最大化,蓝白合也是双方阵营在这场选战中几乎必然的选择。但蓝白合作一直面临着诸多问题,除了各自阵营的意见不统一以外,便是彼此缺乏信任度。
这一局中,最被动的当然还是国民党。
本来国民党作为岛内第二大党,人才济济,政治实力雄厚。用赵少康的话来说,有十四个县市执政,有38名民代,以及380名议员。对比民众党,除了柯文哲一人属于政治明星以外,再无其他实力政客,唯一一名民众党籍新竹市长高虹安,还正处于官司缠身中,变成民众党的“负面资产”。所以这次选战,当然是以国民党整合民众党为前提,也就是所谓的“侯友宜为正,柯文哲为副手”的搭配参选方式。
可是侯友宜的民调太弱,最近多份民调显示,侯友宜已经落后于柯文哲。根据此前某媒体人泄露的所谓内部民调,当这场选战变成一对一的时候,柯文哲也能胜过赖清德,侯友宜则输给赖清德。所以,已然不是国民党如何整合民众党,而是即便整合,以目前侯友宜的状态,能不能赢还有变数。
也是因为民调上,侯弱于柯,所以国民党此前坚持不以民调方式决定谁正谁负。尤其蓝营意见领袖赵少康喊话“不比民调,坚持侯正”以后,反而被民众党看破手脚,就像公司并购,一家公司说自己家大业大,固定资产如何雄厚,但就是缺乏流动资金,但也就是因为你都不掩饰自己缺乏流动资金了,所以也成了被动之所在,反而给了对方反向操作的空间。
金溥聪当初为侯友宜设想的选战策略,便是尽快提升民调支持度,然后与民众党谈判的时候才有并购对方的本钱。可惜蓝营内部纷争,很多内斗公开化。于是侯友宜的民调没有变化,但蓝营却因为内斗大失血。侯友宜本来就属于四平八稳的体制行政人员,习惯了顺风顺水的环境。个人缺乏群众魅力,更缺乏在被动环境下翻盘的魄力。所以待其被动的人设已经形成,未来也看不出有改变的契机,最终逼迫国民党接受民众党的见面条件,再加上此前韩国瑜在期间穿插做所谓“桶箍“,这才使得双方终于可以坐下来谈判。
▲柯文哲和侯友宜
而柯文哲方面,既然看出了蓝营破绽,便一口咬定要比民调,甚至加码提出要公开辩论,并以此为会谈前提,显然也是欺负侯友宜拙于口才。而且更微妙的是,国民党越是躲躲藏藏不敢应战,越是显示出自己的虚弱和不自信,让支持者失望,也使支持者觉得“歹戏拖棚”(闽南语,比喻事情做得不好,时间却拉得特别长),更加得不耐烦。按说国民党除了提名人缺乏明星光彩,其他都不缺,而民众党恰好只剩下政治明星,两党是非常好的互补关系,但以岛内过去的政党合作经验来看,效果大都不佳,比如当初红极一时的新党、亲民党乃至“时代力量”都因为所谓政党合作而日趋虚弱乃至干脆泡沫化。所以两党之间所有的接触都透着各自的小心思。
两党会谈的当天早上,恰好有一档色彩偏蓝的广播节目播出在线民调,结果显示有五六成的投票者并不看好两党合作。这也算预示了某种可能性的危机,便是真的两党成功合作,反而彼此有一些支持者可能会负气离开。
柯文哲在15日出席一个活动受访时,更是酸金溥聪没想合作。他声称国民党只是想展现地方组织实力,其他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地方,他更批金溥聪“故意提出很难执行的方法”,看起来“没有打算要合作”。至于蓝白是否有第二次会面,柯文哲强调,“等下我们会跟大家讲,我们主张这样,你们主张那样,我认为你的方法不好,有没有其他替代方案,你想好再来谈”。(来源: 深圳卫视直新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