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分歧不光停在嘴上。
克莱弗利访华同期,保守党控制的英国下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发布报告,批评英政府对华政策缺乏连贯性,呼吁政府向民众发布非机密版对华战略。
这份报告野心不小,不仅要求英国把日韩纳入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还要求英国加入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更过火的是,该报告把台湾说成是“独立国家”,这在英国议会报告中尚属首次。
一边是外长访华,一边是国内议会报告挑战“一个中国”原则,这种时机对碰,只是“纯属巧合”吗?发布报告的委员会主席卡恩斯说了,报告意在让英国跟中国打交道时,“谨慎权衡经济合作”。说白了,就是提醒政府“悠着点”。
不过,尽管英国鹰派对外声音日趋强硬,脱欧后的外交格局注定英国无法疏远中美任何一方。在脱欧、后疫情时代与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下,英国经济增长前景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可能在未来5年内陷入低增长陷阱。外部风险叠加国内通胀,只会令本就分裂的保守党在对华问题上愈加分裂。
这种分裂,从一个例子就能看出。
日前,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纳斯达克提交了IPO文件,这份长达数百页的文件有200多处提到中国。截至今年3月底,ARM约1/4的收入来自中国。
“既要警惕政治风险,也要重视中国市场”——这是英媒的结论。用《金融时报》的话说,既然美国都能派出国务卿、财长、商务部长接连访华,英国也可以。英国无需为与中国接触、与北京讨论商业和贸易“感到抱歉”。甚至跟美国相比,英国的步子都算慢的。
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华接触的复杂心态。
其实今年上半年,已有不少英国商务团组及个人前往中国访问洽谈。在这些商界人士看来,与中国合作符合英国利益,两国经贸合作不能减弱,还得加码。
无论英国政府把中国列为“划时代挑战”或“威胁”,中国都是英国不可忽视的存在。是死守意识形态藩篱跟美国一条道走到黑,还是顺应历史趋势与中国接触合作?有着深厚政治实用主义传统的英国应该做出理智选择。
文/陈家村(发自英国)
来源:侠客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