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近日,在台湾最大的社群网站PTT上开始流传这样一张爆料截图,称首批抵美的台积电工程师刚到就发现自己在美国工作已经沦为“二等公民”。
不仅假期比美国同事少了7天,工作量和薪资也少了一大截。
有意思的是,在亚利桑那州的晶圆制造厂开始运作之前,一批美国工程师也被派往台湾台积电厂培训了一年时间,在这些美国工程师回美国之后,PTT上也出现了一大批台湾人的抱怨之声。
PTT上的评论,一边抱怨美国人的薪水比台湾高,干的活比台湾同行轻松,甚至学历都没有台湾同行高,遇到问题只会找台湾人说“请来帮忙看一下”,因此有台湾人管这群美国同行称之为“巨婴”;
一边还说,台积电内部禁止吸烟,但他们的美国同行仍在设施内继续抽烟,导致“从宿舍到食品储藏室的区域都充满了烟雾”。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张忠谋21日在记者会上的说法:
我知道,在美国制造芯片的成本将比在台湾至少高出 55%。
那为什么台积电冒着成本增加的风险还要去美国设厂呢?
张忠谋紧接着说:“但这并不能阻止将一些产能转移到美国,我们搬过来的芯片制造工艺是美国所有公司中最先进的,这对美国来说非常重要。”
哦,因为“这对美国来说非常重要”。
美国正在一步步将台积电收入囊中。
美国想推动芯片“去台化”、服务于自己地缘政治利益的意图昭然若揭。
外媒先前就披露,美国曾进行各种兵棋推演,一旦台海局势出现最坏情况,将摧毁台积电所有设施,防止中国大陆取得先进芯片制造技术,并协助撤离台湾半导体工程师,降低全球供应链的冲击。
这充分说明,美国只是将台湾当作遏制中国的“棋子”。美方一直考虑的是都是如何最大程度避免自己的损失,同时把利益最大化,甚至“趁火打劫”。
台积电方面很难说没有看到这一点。
对于在亚利桑那州建晶圆厂,外界都认为是台积电因应了美国政府的要求,以及美方刚通过520亿美元规模的芯片法案,不过,这样的补助金额在张忠谋看来远远不足。“虽然美国本土的芯片产量会提升,但相对的单位成本也将会增加,这使得美国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虽然预料到了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但台积电还是这么做了。专家分析认为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为了服务台积电美国的客户。毕竟美国客户占台积电营收前十大客户当中的八家,其中苹果更是占超过1/4的营收金额;加上近期有消息指出,电动车大厂特斯拉准备把新一代FSD芯片由三星转交由台积电代工,使得特斯拉在 2023 年有机会成为台积电前七大客户之一。
二是因应美国客户要供应来源多元化的供应链安全需求。当前,不少芯片设计厂商希望将芯片制造供应来源分散化,以避免供应链风险。比如苹果公司计划将其部分芯片的生产放到美国本土,后续还将会从欧洲晶圆制造厂采购芯片。
库克曾公开表示,苹果全球60%处理器供应来自台湾,60%来自任何地方可能都不是一个好的战略。
台积电大客户联发科执行长蔡力行之前也表示,在部分大型设备制造商要求芯片供货商必须来源多样化的背景下,如果业务需要,联发科将不得不为同一款芯片找寻多个来源。这一说法也呼应了联发科先前与英特尔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将部分芯片交由英特尔代工的决定。
因此,很明显,在美国用制裁大棒搅动起半导体行业风云之后,台积电不得不面对行业“去台化”这一趋势。赴美建厂,既是交的“投名状”,也是给供应商吃的“定心丸”。
但这颗“定心丸”到底能不能定心?
事实上,不久前晶圆代工厂力积电董事长黄崇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明确表示,台湾半导体产业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领先,主要是工程师素质佳、成本相对低、价格比美国便宜。也因为芯片交易是国际价格,这使得台积电可以一直赚钱,并且把赚到的钱再持续投资先进制程的发展当中。
因此,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台积电就算搬到美国,优势不一定能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