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海峡漫话  >> 正文

台媒诘问:“去中”后的台湾还剩什么?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参考消息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湾中时新闻网1月4日发表题为《“去中”后的台湾还剩下什么》的文章,作者为郑文翔。全文摘编如下:

由于两岸关系不明朗,以及所谓“安全”等因素,近年来台当局行政机构陆续要求下属各机关必须禁用大陆制资通产品。2022年伊始,据说已全面剔除完毕。不过,蔡英文当局的“去中”工程实际上远不仅于此。

当然,在蔡英文当局陷入中美博弈与两岸关系紧张后又毫无解方,加上“抗中牌”在历次选举中“无往不利”,以及美日的推波助澜之下,“公务部门”禁止使用大陆制产品自然是所谓“政治正确”的选项。

但是,蔡英文当局令人诟病的是,其不仅在与所谓“安全”息息相关的资通业务领域要“去中”,就连民间日常的文化交流、学术交流、城市交流等,也屡屡被归类为所谓“统战活动”,并“建议”岛内民众与政治人物不要出席相关活动,借此斩断两岸上层冰封之际民间尚存在的微弱气息。

的确,资通产品有其风险,特别是疫情之下,各种新兴的数字技术未来将充斥你我的生活,但难道美国、日本、欧盟的产品就没有问题吗?其实,“公务部门”过去之所以采用大陆制产品,不外乎物美价廉且大陆相关产品的全球市占率本来就高,台当局行政机构一边禁用、“去中”的同时,有无相应去扶持台湾地区相关厂商?或与所谓“同盟”合作开发?

为了“抗中”、选举、对美输诚而下达禁令以“去中化”十分容易,但蔡英文当局必须反思的是,台湾究竟有没有能力承担反效果,如果想将所有带有“中国印记”的符号通通清除,是否更不该用汉字、说“北京话”?而一旦失去了这些,台湾“还会是台湾”吗?  【来源:参考消息网

相关新闻
岛内学者:台湾“一年四罢免”实为党争恶斗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1月4日报道,台湾地区1月9日将举行两场区域性的投票活动,一场是无党籍民意代表林昶佐(属“深绿”阵营——本网注)的罢免投票,另一场则是因早前台中第二选区前民意代表陈柏惟被投票罢免而举行的民意代表缺额补选。住在该区的选民,若加上所谓“公投”,不到3个月就投了3次票。当地民众陈美香忍不住抱怨:“一直投票,劳民伤财,真的太辛苦了。” ...

立陶宛总统“认错”后 ,台湾向立“撒钱”2亿美元引争议,外交部回应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1月4日才表示该国同意民进党当局以“台湾”为名在该国设立代表处是一个错误,台湾5日就宣布投资2亿美元发展同立陶宛合作。这种“撒钱”操作在岛内引发巨大争议。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资料图)图自台媒 据台湾“中国时报”6日报道,台北驻立陶宛代表处5日举办线上...

海关总署发布加强台湾输大陆活鱼检验检疫警示通报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海关总署动植司、综合司、监管司发布关于加强台湾地区输大陆活鱼检验检疫的警示通报。通报指出,即日(2021年12月30日)起暂停受理来自台湾地区王志义养殖场和戴兆钟养殖场的活鱼报关,对台湾地区其他养殖企业输大陆活鱼按照布控指令加强检验检疫。   通报指出,近日,厦门海关从台湾地区输大陆活石斑鱼中检出禁用药隐性孔雀石绿和隐性结晶紫...

台湾2021年全年CPI创13年来最大涨幅

台当局行政主管机构“主计总处”1月6日公布数据显示,台湾2021年1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达2.62%,系全年第七度突破2%的通胀警戒线。2021年全年CPI上涨1.96%,创自2009年以来最大涨幅。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中时新闻网”等台湾媒体报道,统计显示,去年12月,台湾七大类消费项中,交通及通讯类产品同比上涨5.08%、为最多,主要因为全球油价...

在国际上搞“台独”分裂的图谋违背历史大势

中新社北京1月6日电 题:在国际上搞“台独”分裂的图谋违背历史大势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日前表示,立陶宛政府此前决定让台当局以“台湾”名义开设“驻立陶宛代表处”是个错误。事态发展再次表明,民进党当局图谋在国际上搞分裂活动违背历史大势,绝不会得逞。   倚靠外部势力进行谋“独”挑衅是民进党当局惯用伎俩。近年来,中国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一些国家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