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国台湾籍艺人张钧甯“被台独”一事,7日,《环球时报》和微信公号“补一刀”发表分析评论文章,均认为事件并不单纯,值得深究。
《环球时报》题为《需要精准辨识和打击“台独”言论》的署名评论认为,张钧甯“被台独”一事,及之前台湾艺人徐熙娣(小S)东京奥运会期间有关言论引起的争议,“这类现象并不单纯,值得深究”。
并指出,“不能排除民进党和‘台独’势力在网络空间蓄意制造事端,升高两岸民众对立,恶化两岸关系,谋取‘台独’利益。”“其目的是拉升大陆与台湾民众相互怀疑乃至仇视,在岛内打击‘两岸族’,为其自身的‘台独’政策寻找借口。”
“补一刀”题为《张钧甯,“被台独”始末!》的分析文章列举了近年发生的台湾艺人被推进舆论风口浪尖的多个事件,也认为“这一系列事件出现可能并不单纯,因为这些操作背后套路清晰,疑点颇多。”
文章指出了这些操作背后的套路,“首先,细扒活跃在大陆的台湾艺人的历史污点,利用明星的名人效应,制造或者放大历史污点。紧接着,通过集体出征,在大陆舆论场掀起风暴。最后将有关新闻回灌台湾,渲染民众对大陆的敌视。”
文章还分析了张钧甯在海外社交平台Ins上被攻击辱骂的留言,发现了诸多疑点,比如,基本都是空号或者小号,而且这些留言的时间也非常蹊跷,每隔一个小时就会集中涌现一批不堪入目的留言,等等。
显然,种种事实和现象都足以表明,这些事件背后的确是有人有组织地进行操作,而这个组织是谁不言而喻。
笔者对上述两篇文章的分析评论深以为然,而且感同身受。因为,笔者自己就亲历过这样的遭遇。
东京奥运会期间,小S有关言论引发舆论风波后,笔者一方面隐约感到背后并不单纯,另一方面也深感一些网民不够客观理性的言论加剧两岸民间情绪的对立和敌意,于两岸关系有害无益。
于是,笔者撰写了题为《民进党在小S的事上煽风点火很不道德》的评论文章,于8月4日刊发在“海峡之声”微信公号上,批评民进党借此事煽风点火,挑动两岸民间对立情绪,居心叵测;同时提醒大陆网民,多了解台湾社会与大陆的不同之处,不宜乱扣帽子,防止好心办坏事。
文章发出后,随即被人拿到豆瓣、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讨论,一时成为舆论热点,甚至引起岛内蓝绿媒体的关注报道,称大陆“官媒”海峡之声“挺”小S不是“台独”。当然,事实上笔者并非要“挺”某个个人,而是反对挑动两岸民众对立,提醒打击“台独”要防止误伤。
期间,大量的讨论留言中,虽然有一些认同和肯定笔者观点的,但更多的是批评、攻击、谩骂,而且不仅针对文章及作者,还牵涉“海峡之声”,甚至国台办及大陆的对台方针政策。
虽说笔者的文章只是一家之言,不能说非常全面、绝对正确,自然也并非不能接受批评,但笔者毕竟在涉台新闻报道领域工作近三十年,自觉了解掌握情况比一般网民还是多一点准一点吧。然而,遭遇这种状况多少还是有些出乎意料。
显然,这已经不是网络舆论场的多元复杂所能完全解释的了。而当笔者点开其中一些留言攻击谩骂的账号时,果然印证了先前隐约的预感,同样发现了“补一刀”现在所发现的现象:相当部分都是空号或者小号。
这些号平时鲜有发布内容,一有事却随处可见留言评论的身影;即便有一点发布的内容,也常常与它们热衷于留言评论的事不搭边。岂不蹊跷?
这样的号很难想像会是大陆网民开设的,最大的可能还是境外“网军”开设的,甚至是境外势力通过技术手段控制的“僵尸号”。而背后操作这些账号的势力会不会来自台湾?当然是极有可能的,因为民进党豢养和操作“网军”是人所共知的。
民进党当局于2017年6月在台湾成立第四军种——“资通电军”,担负“认知作战”职能;行政部门于2019年初起编列预算,豢养“1450网军”;民进党党内则设有“网络社群中心”,专门操控“网军”运作。
民进党还形成了利用“网军”与政客、绿媒、名嘴相互配合,操控舆论和社会认知的绵密手法和套路。岛内舆论场上,早已满是民进党“网军”的重重鬼影,而且留下大杀四方的斑斑劣迹。
所以,民进党“网军”利用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以种种隐匿方式渗透进大陆网络舆论场,兴风作浪,作妖作乱,不是可能性,而应是事实。
小S事件时,岛内曾有分析,事件就是由民进党水军到微博评论下冒充大陆网友,用激烈言辞批评“台独”行径,进行风向反串,导致事件发酵,最后直接冲上热搜第一。这是民进党对大陆认知作战的方式之一。
因此,大陆网络舆论场中一些非理性甚至极端的声音,其中固然有部分源自大陆网民,但肯定有相当部分来自包括民进党等境外势力的操作。对此,人们要有清醒认识,保持警惕。
我们谴责民进党基于“台独”分裂目的,组织“网军”渗透大陆网络舆论场,蓄意煽动两岸网民对立情绪,人为制造两岸民间敌意,破坏两岸正常交流。我们也认为,民进党这样的伎俩终究会被广大网民识破,如同它的“台独”妄想一样,最终落得可耻的失败。
希望广大网民睁大火眼金睛,提高鉴别力,不被穿着“马甲”别有用心的人带偏带跑,在打击“台独”上精准发力,防止误伤,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走一个坏人。
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督促指导相关网络平台,加强甄别和监管的力度,最大限度压缩被境外“网军”势力渗透的空间,为增进两岸民众正向沟通了解创造更好条件,让有利于消除两岸网民对立和敌意,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情感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正能量壮大并释放。(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