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屏东大学教育行政研究所教授李铭义日前接受访问时表示,美国撤出阿富汗可视为帝国霸权由盛转衰的分水岭。美国撤出后恐怕会有好长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对于全球权力结构、印太战略都有影响。
李铭义认为,未来美国处理国际事务与政治关系时势必更加精算,算盘越打越精,且美国从阿富汗撤守并不能简约成“美国要腾出手来对付中国”,这种说法太过简略,也没有把美国现在的心态与战略讲清楚。他认为美国可能选择跟中国合作,让自己休养生息,用“最低支出”的方式继续维持美国的安全战略,同时希望各盟国或军事协防国确实分摊军费。
据香港中评网报道,针对美国自阿富汗撤军,李铭义分析理由说,帝国的战略扩张所需代价就是投入更庞大的军事力量与金钱,但美国在新冠疫情爆发前就已经快负荷不了,拜登上台后其实是延续特朗普对阿富汗的政策。其次,因疫情冲击更加紧缩美国财政支出,也连带影响军队等负担。在此考量下美国不得已从过去的战略扩张改为战略紧缩,只是世人没想到美军撤离时会如此仓促,而亲美的阿富汗政府军如此不堪一击,塔利班就此长驱直入,政权变天。
李铭义说,阿富汗政府军号称有30万部队,并拥有美国提供的高端的军事设备及空军空防等,但塔利班游击队仅7万多人,以结果论这真是美国严重错估阿富汗情势的一大败笔,留给世人仓皇逃难的难堪局面与印象。
李铭义说,阿富汗过去被称为“帝国坟场”不是没有原因的,包括国内局势太复杂,光土地面积就有60几万公里,境内多高山且交通不便,人民教育程度及识字程度不高。即便阿富汗民主化、有选举后,但国内经济维持能量很低,政府投入资源很大,加上贪腐让文官效能极差,因此美国进入阿富汗这20年发现这里是个“大钱坑”,拜登的决定不啻是忍痛杀出的做法。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有些评论认为美国可能战略集中转向对付中国?
李铭义说,崛起的中国如何对付,这是美国战略的大格局。但如果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是为了对付中国,只能说美国是为紧缩自己的军费支出,不表示会把所有军事资源拿来对付中国。美国再强大,但军事资源还是有限的,拜登把美军从阿富汗抽走,不见得立刻会把矛头转向中国。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国际战略局势,必须进行某些“断尾求生”的牺牲,但是就此针对中国行军事对峙,恐还看不出来。
李铭义表示,美国撤离阿富汗留给世人的印象太震撼,现在是网络时代,美军的一举一动几乎都透过网路传至世界各地,这对美国的国际形象,与盟邦的信赖都有伤。
此外,台湾省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副教授孙国祥也向中评社分析,美国经过这事件在全球信任度是严重伤害,这涉及美国能力问题,能力能否支撑承诺,要打上问号。目前世界是美国独霸,过去他口头承诺说了就算,做不做都没关系,但现在美国的能力似乎在降低。他的口头承诺已经有问题,国力究竟能否支撑承诺,可能要打上问号。过去美国只要讲出口,外界都认为一定做得到,但现在的问题是,美方就算承诺了,但到底做不做得到,外界会开始有疑问。
孙国祥提到,中国在塔利班上台后若能有效沟通,让塔利班不变成大麻烦,形势稳定下来,那就会变成中国和美国谈判的筹码,目前情势似乎也是朝这方向发展,否则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不会打电话给中方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