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 民进党“染黑”风暴演变至今,在全台地方党部主委“奉召勤王”、党主席蔡英文致歉、以宣示“我就是家里的大人”展现权威,并要求使用AI人工智能落实“排黑条款”后,看起来似乎暂告一段落;但其实台面上这些反应都是表面文章,党内外都非常清楚,只是犯了“大人症”的蔡英文,刻意将问题压低放小。
民进党内新仇旧恨爆发
整个问题表面上看来,既是由政治、黑道、警察三股力量构成的连番丑剧,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只是病发的开始,影响所及由小至大、因私害公的,则是党内英派、民进党、台湾发展这三个层次,环环相扣,因果相连,蔡英文与民进党不应,也不容故做天真、装胡涂。
蔡英文为黑道入党道歉,说法显得苍白无力,避重就轻,因为她把问题推给现有体制与执法环境,假装看不见民进党文化对执法环境的侵蚀,除了“我说了算”的威权宣示,又将黑道风波归咎为“党内不团结的老毛病又犯了”,更把自己的责任完全撇清。其次,蔡英文虽自称最善于沟通,但她却不宽容异见。这次她把地方党部主委叫来台北党中央开会,不但未能好好交换意见,自己还以“另有行程”提早离席,留下各地方主委面面相觑还互相对呛,新仇旧恨一并上演,只剩单向训示,主题完全失焦。
其三,染黑风暴焦点的黄承国,照旧不动如山,蔡、黄两人继续明暗互利的一体两面,无法分割,再说其他都是枉然。最核心的问题是,民进党各派系的争权夺利固然已成必须被痛加改革的旧势力,但大肆扩张的新兴英派,无论从作风、性质、成员来看,不过是取而代之的新反动势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包括蔡英文在内,头脑清楚的人都知道,解除民进党“黑化”危机,不在黑道入党的技术性防堵,根本弊端在于党内派系的恶斗与人事、利益的长期分赃。警察向黑道低头的丑剧,在于警界求官必须向“执政党”要角低头巴结,而政客又拢络黑道为其广结票源、金脉,这才造成黑白两道错置颠覆,政客则在其中上下其手、黑白通吃。
说穿了,入党前的防堵固需注意,党内派系各种争权夺利、祸党乱政,烂到根处导致民怨暗生的现实,才是真正必须痛加改革的关键,绝非以锯箭法就能掩耳盗铃。如今党内外炮打“黑道入党”的目标,“刚好”都是这几年备受层峰青睐,乃至大肆扩张的英系人物与势力。这场趁势以排黑为名、派系争抢地盘为实的政治斗争,是非虚实之间,蔡英文岂会不知?从2008年5月至今约13个年头,蔡英文担任党主席期间即长达9年多,所谓“黑道入党”问题,大约就是她担任党主席时候发生的事,她却视而不见,只图享受“成果”,如今算起帐来,又岂是一句“抱歉”就能了事!
需要冷静的批判能力
台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的态度与动向则颇堪玩味。苏的行事与用人风格备受争议,而从民进党内“公投”策略发生分歧以来,党内反苏的氛围更浓,如今英系频出状况形成转折,近来各派系表面借着打黄承国,实则剑指英派势力,对挨打已久的苏系反倒有及时解围之效。苏贞昌亦保持“坐山观虎斗,趴桥看水流”的姿态,蔡苏两人的恐怖平衡已进入新的阶段。由于日前台铁太鲁阁号事故重创“正国会”系,这次黑道事件,英系被卷进风暴,新系则全身而退,一连串事件冲击民进党内部权力平衡,未来各派系之间如何衍生新的合纵连横,值得关注。
蔡英文不能也不愿除弊的另一面,却是在“五院”与各机关的不断扩权,表面上外界多认为蔡已被党内派系所架空,实际上她却在派系斗争的罗网中穿梭自如、游刃有余,而她对权力的不安全感愈重,也让其威权心态与掌控欲更强,形成一种矛盾且微妙的政治性格。
蔡英文俨然走上李登辉的老路,李登辉转化“野百合学运”作为政治斗争的助力,蔡则吸收“太阳花学运”成为侧翼;李支持郑太吉当上屏东县议长,蔡力挺黄承国和陈明文两大南北操盘手。如果蔡英文想效法李登辉,利用“黑金”巩固自己在党内的地位,进而掌控更大的权力与后路,即使成功,陪葬的也是整个民进党和自己的历史定位。
从陈水扁到马英九,卸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涉案判刑或是遭到司法控诉,几乎已成宿命的常态,蔡英文的权力不安全感为什么这么强?值得大家深思,她在权力焦虑下会做出什么政治决定,更值得民众关注。未来3年,台湾需要更多冷静的批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