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三:收买政府官员
收买在职和前政府官员,游说本国对台政策成为蔡英文“外宣”策略中的做法。
2016年底,候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蔡英文通了个电话。这个通话被美媒形容为是“中美两国建交40年来最大的错误”。然而,这个美国“错误”,却被蔡英文吹成“外交重大突破”。就在通话3天后,《纽约时报》揭露了背后的肮脏交易——蔡英文通过一个叫鲍勃·多尔为的93岁高龄共和党大佬、前国会参议员促成本次通话。条件是民进党当局支付14万美元。
和收买多国反华议员一样,民进党在世界各地还收买反华政客也是从陈水扁时期全面铺开的。
2014年3月18日据路透社记者简·罗森博格报道,台湾所谓“邦交国”危地马拉前总统政要承认,自己在2000年收受了民进党当局250万美元的贿赂。
台湾“国安会”人士透露,台湾对美方政客收买方式多种多样,小到请客吃饭、邀请政客举家或结伙访台旅游,大到以军购方式做利益输送。
和其他国家比,日本是排在美国后面被民进党当局收买的国外政客第二多国家。
民进党和日本右翼势力搅和到一起,始于民进党还没建党时期,那时日本就是“台独”大本营。在日本,大部分自民党大佬和多位前首相都是民进党收买对象。诸如前首相森喜朗、菅直人等,而现任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更是蔡英文的座上宾。
套路四:收买海外媒体登广告增加所谓“国际能见度”
“看见台湾”是民进党“外宣”的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民进党以此为目标,在多国媒体四处撒钱买广告,贿赂德国议员霍普特曼只是民进党买广告搞“外宣”的一个缩影。
2015年蔡英文窜访美国。在出发前,蔡英文就和吴钊燮商量,并提前和美国《华尔街日报》驻台机构沟通好,由民进党出钱在该报刊登蔡英文个人署名文章《台美关系更上一层楼》,报纸刊出时间定为蔡英文抵达美国当天。
然而,令蔡英文和吴钊燮想不到的是,《华尔街日报》并没讲信用,关键时刻该报对蔡英文敲起了竹杠。这让吴钊燮和蔡英文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华尔街日报》的迟迟不松口,让深谙“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蔡英文主动提出给该报加价。加价后,《华尔街日报》如期刊登了蔡英文的这篇文章。蔡英文后来曾自诩自己在这件事上,思想灵活,这事办得漂亮。
就在蔡英文从美国回台3天后的2015年6月12日,《时代杂志》亚洲版就刊登了以蔡英文为封面的专题报道。这让当时赴美成功、选举气势上升的蔡英文再次“吸粉”无数。蔡英文曾坦言,多年报道中,她最中意的就是这个以她为封面的报道。
然而,这个让蔡英文满意的《时代杂志》“报道”,其实是民进党花了大价钱炮制出来的一个彻头彻尾的广告,其用的是出口转内销的手段糊弄台湾选民。蔡英文为了这次“报道”,由蔡英文亲信、“文胆”——民进党副秘书长刘建忻亲自和《时代杂志》亚洲区总编辑谭崇汉、文字记者罗荷拉、摄影记者费格逊沟通了好几个月达成的协议,蔡英文有一个要求,就是用什么样的封面照才能达到“抢眼”。
国际社会普遍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世界上很多主要媒体一般也不会碰台湾问题,因此,蔡英文和民进党当局只好转战一些国家的小媒体。
前段时间,台湾驻泰国办事处居然在一家经常刊登花边新闻的当地小报上,把蔡英文与台湾抗疫结合起来,将其吹成“亚洲杰出女性”。这个被人嗤之以鼻的“报道”,在经过岛内绿营媒体放大和炒作后,果然成了民进党麻醉民众的“外宣”。
靠钱买不到真朋友
民进党上台短短几年,钱花了不少,“外宣”的直接结果是蔡英文和民进党获益,倒霉的是台湾老百姓。
不过,民进党当局通过收买各式反华势力越来越多,但世界上奉行一个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强。短短几年,台湾本就所剩无几的所谓“邦交国”一连失去了7个,其在世界多地的“代表处”被要求更名,“外交”、领事车牌被收回……
从“金援外交”,到花钱收买国际各式各样的反华势力,民进党当局这些年花巨资行贿让岛内民众成了“冤大头”,结果是民进党给自己拉选票,为“台独”背书。不过,实践却一再证明,钱是买不到真朋友的,“台独”在国际社会也是不得人心的,民进党花多少钱都改变不了被利用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