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据岛内绿媒报道,台空军为应对解放军军机活动,决定花费5.3亿元(新台币,下同),委托台湾“中科院”维持“战演训实时显示系统”(ACTIS/TAS)运作。此举凸显民进党当局煽动两岸敌意,渲染两岸对抗的路线仍未改变,长此以往只会把台湾推向更危险的深渊。
这个所谓“战演训实时显示系统”是一套空战模拟系统,用于演习或训练。该系统具备空对空实时接战战况显示与战果裁定能力,可精确掌握实兵演训过程与操作风险,提高飞行员、防空部队人员在面对“敌机入侵”“敌军攻击”等模拟状况下的处理能力,避免因训练不足“忙中出错”,甚至擦枪走火。
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台湾防务部门就曾证实已将“台军经常战备时期突发状况处置规定”中的“第一击”改称为“行使自卫反击权”。台军高阶将领也强调要强化台军飞行员的耐性,如飞行员违令擅自开第一枪,下来马上移送法办。
但相比台军对于避免两岸军机直接冲突的谨慎态度,民进党当局似乎“大胆”许多,频频在敏感时刻推波助澜,将台军一步步推向“热战”边缘。
时至今日,台军及绿媒依然延续着去年“数飞机”的做法,每天公布解放军军机演训信息。1月31日,台湾防务部门网站“即时军事动态”专栏还首次通报了美军侦察机的活动情况。有观点认为,民进党当局将美军军机活动记录公开,意在壮胆,并无实际作用。
如果参照民进党当局近期在处理两岸及“台美”关系时的种种操作,便可清晰地看出,这颗“棋子”妄想作为“棋手”,搅浑台海局势。民进党当局不仅持续炒作所谓“大陆威胁”,还刻意将解放军针对“台独”势力的行动解读为对美施压,企图将台湾问题放大为“中美问题”。通报美军军机飞行轨迹正是这一落实思路的手段之一。
去年以来,我们经常会在台媒报道中看到“解放军军机出现在台西南空域”的信息,这个所谓“台西南空域”其实是以台湾防空识别区为标准界定的。防空识别区(简称ADIZ)不是禁飞区,而是某一地区单方面在公共空域划定的预警空间。此前,曾有不少台军人士和岛内学者对台军每次都要升空“陪练”做法表达过质疑。
一方面,台军升空拦截费用高昂。有台媒报道,台军军机每小时油耗惊人,如E-2K预警机27万、幻影2000战机13万、F-16战机16万、IDF“经国战机”9.5万,这还不算后勤维修、待命成本、零件汰换、飞机折旧等费用。若台军持续“陪练”半个月,费用高达上亿元。
另一方面,由于解放军军机出现时间、架次不固定,甚至夜航也逐渐常态化,导致台军飞行员精神压力倍增。台空军前副司令张延廷曾表示,战斗机有它的弱点,留空时间很短。如果在兵力、机型、机场等调配上达不到“黄金组合”,将无法避免陷入消耗战和疲劳战,这是“难以量化的成本”。
此前,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曾明确表示,任何煽动两岸敌意、渲染两岸对抗的行径,都只会给台湾同胞带来灾难。解放军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民进党当局把台军和相关军事挑衅活动当成其政治表演的道具,是在“台独”道路上进行的危险动作。若其持续在这一领域不断加码,那么两岸擦枪走火的机率将会不可避免地升高,“台独”势力被彻底消灭和清算的时刻也会更早到来。(海峡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