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海峡漫话  >> 正文

台媒:拜登对台湾有自己的看法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海峡新干线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美国与大陆之间的竞争,就后者在过去20多年的军事、经济、甚至对国际社会影响力逐渐上升之后,已几近于白热化。但由于双方冲突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两者彼此斗争的聚焦所在,往往会凸显在“对台湾问题的非正常手段的运用”上。

以“美国解除对台交往限制”一事为例,影响到“台美关系”最大幅度调整的例子,就是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将在13日访台(今已确定取消,编者注),并将与台湾“官方”高层会面,包括与蔡英文的午宴。但值得提醒的是,即使在这些准则还没宣告失效之前,已经有许多美国职位敏感的重要官员前来台北访问,有的甚至搭乘专机前来。这些官员包括卫生部长阿扎、副国务院卿克拉奇。他们“热烈来访”的现象,在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双方在1978年尚未“断交”之前的情况。

因此在拜登上台之前,一个必须马上面临的课题,就是如何去面对前任的特朗普在过去甚至于在下台之前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对台湾所采取“积极支持”的措施,他到底是“照单全收”?还是“完全摒弃”?

外界是有质疑拜登上台后可能不会“埋单”,不过在台湾的涉外人士曾提出在过去数十年来,台湾持续呼吁美国政府能够改善自我设限的交往限制,同时美国政府也曾在2001、2006和2015年检讨过这些限制,就如亚太事务助卿史达伟所提,国务院废除交往限制是经由漫长的评估过程,与美国政权即将交接并无直接关系。

但是78岁的拜登在上任后会是怎么做?恐怕除了他将要如何应对面临的情势外,也要看他过去从政的经验,是怎么辅助他来处理这些复杂的挑战。

譬如,对于“解除台北交流限制”一事,拜登阵营官员在1月10日以背景说明方式回复媒体,指出拜登在竞选时清楚表明,对于他在担任联邦参议员时投票通过的“台湾关系法”,他会落实这项承诺以及美国对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

但另一方面,拜登交接团队也表示,拜登支持和平解决两岸议题,以符合台湾人民愿望与最大利益。最重要的是美国对外政策有其延续的传统性:即拜登总统上台后,不太可能走回头路,加上在美国民意倾向反中,拜登对大陆政策在执行上与特朗普有所不同,但不会有太多方向与路线上的差异。

但是面对复杂的关系,拜登也曾经表达反对台湾单方面宣布“独立”,但也反对大陆动武;为了维系台海和平,拜登非常不赞同美方采取会过度刺激或挑衅作为。他曾引述一位台湾官员说道:“中美关系不好,对两岸关系、对台湾与大陆关系都是坏消息”。

即使面对台湾,拜登虽大多以谨慎低调态度处理,但在该为台湾发声或向台湾表达支持的重要时刻,他也并没有缺席。譬如,2005年大陆实施《反分裂国家法》,明定特定情况下得以用“非和平方式”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拜登随即与10位跨党派参议员联合提出决议案,要求美国总统向中方表达“严重关切”,并鼓励两岸在平等与没有前提情况下展开对话。

这或许可有一个暂时的结论:拜登不会像特朗普那么躁进,但应有他自己的看法。《中国时报》 作者邵宗海为澳门工学院名誉教授)

来源:海峡新干线

相关新闻
不来了,台湾又被“美国爸爸”放鸽子了……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克拉夫特原订13日访台。美国国务院于美东时间1月12日突发声明表示,为确保美国新旧政府顺利完成交接,取消本周所有官员出访计划,克拉夫特访台也取消。 克拉夫特 台“中央社”13日的报道称,克拉夫特原计划将在访台过程中探讨“如何促进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并与台...

拜登上台后 主动权将掌握在中国大陆手上?!

作者 谭传毅 特约军事评论人   前言   拜登上台意味着美国将回归到传统民主党建制派路线,但受到特朗普四年来出格的政治操作,想要在短期间解脱前任的制约、并重回克林顿和奥巴马时期的自由主义风格,特别是在中国问题之上,恐怕有问题,中美之间的折冲樽俎总是免不了。   对于美国而言,恐怕会抬出台湾因素作为斗争筹码或代理人,特别是民主党获得了参众两院多...

蔡当局将会如何去讨好拜登?

1月6日,在特朗普的支持下,特粉在美国国会大厦上演了一场暴乱冲突,让美国政客们经常津津乐道的“最美的风景线”诞生在美国的国会山。这让即将上任的拜登团队大为脑火,拜登痛斥,“在我看来,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特朗普应该为此次暴力冲击国会事件负责。”   然而,即将下台的特朗普政府也不忘捎带着消费一下台湾,搞所谓“最后的疯狂”,给蔡当...

台湾新增4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台湾新增4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示意图,取自台媒)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天(13日)公布,新增4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人从印度、3人从印尼入境。目前全台累计确诊842例。   台流行疫情指挥中心表示,案840为印度籍30多岁男性,去...

当台湾舆论开始讨论“莱猪”换来了啥,民进党默默退出群聊

自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以行政命令方式宣布进口含瘦肉精美猪(“莱猪”)之后,时至今日,“莱猪”议题仍是岛内热点之一。虽然该项政策已经在立法机构被民进党强行通过,但岛内在野党、民间团体和民众的反对抗争活动却从未停止。   从岛内舆论反应来看,如今关注的焦点已经从“该不该开放‘莱猪’”转变为“开放‘莱猪’究竟换到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在“莱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