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第一天,蔡英文在办公室发表新年谈话,除了突显抗疫贡献以及为开放“莱猪”的政策作辩解之外,还特别用英文对全球观众作了一番讲话,再一次突显了国际能见度,借用所谓“民主价值”强调了台湾的重要性,声称“是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员”。她说要为台湾布一个“永续生存”的局,她特别提到:1月11号发行的新版出入境证件封面将有大大的“TAIWAN”字样。似乎是放大了“台湾”的英文拼写就提升了台湾的能见度,就为台湾谋得了更大的“永续生存”的格局。
而事实是,不管是叫“中华民国”还是“台湾”,不管是用中文还是英文,不管印刷的拼音是大还是小,都不可能改变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主权一分子的客观事实,也不可能为台湾谋得更大的格局,反而将其刻意淡化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际辨识度,心存摒弃“中华”、制造两岸区隔的故意、有将台湾问题国际化,挑拨两岸关系之恶意的“小鼻子小眼”暴露得一清二楚。
“以疫谋独”所政治操弄无功而返
新冠疫情爆发后,尽管蔡英文当局不断在国际上鼓吹所谓的“台湾模式”和“民主防疫”经验,塑造台湾“专业、有贡献”的国际形象,并以台不能参加世卫大会将导致“国际防疫缺口”为借口,在国际场合持续炒作台参与世卫大会问题,谋求国际社会同情。但事实是台当局“口罩外交”四处碰壁,拒收、嫌少、转捐他国的新闻频传;“出境发现感染”病例频出;世卫组织和世界卫生大会仍不得其门而入。
与重点国家实质关系难如预期
在对美方面,配合特朗普政府频打“台湾牌”,蔡英文当局加紧投靠美国的步伐,改变不了台美为谋求各自政治利益互相利用的本质。尽管美台互动颇多,但在涉及美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上,蔡当局始终占不到什么便宜,牺牲岛内民众健康,开放美猪、牛进口限制的代价,仍未换取美台经贸协定的签署,拜登明确表示近期不会签署任何新的贸易协议,显示美将台仅视为“棋子”的意图未变;台日关系转趋消极,蔡英文当局“媚日”政策受民进党内派系牵制以及进口核食问题影响,并未收到预期效果,日本处理台湾问题则更趋谨慎。除低调应对李登辉去世后的“吊唁外交”外,被视为日本政界友台代表人物的日本新任防卫大臣岸信夫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台仅“保持非政府间实务关系”;台欧关系“口惠而实不至”,民进党当局借“议会外交”制造对欧“突破”假象。将欧洲议会通过6项涉台决议案,和捷克参议院议长米洛什·维斯特奇尔率团访台视为重大“外交”成果。但受限于欧洲各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各国政策差异以及欧盟本身在协调欧洲各国对外政策上的局限性,台欧关系难有实质性进展。
“邦交”之谊飘摇难固
蔡英文上台后连断7个“邦交国”,为维护仅有的15个“邦交国”、开辟新的“外交成绩”,民进党当局耗费了大量精力、财力,但“断交”消息频传。在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非洲索马里兰设立“代表处”的行为受到索马里联邦政府谴责和国际社会质疑。海地总统要求台湾撤换“大使”;联合国大会总辩论中洪都拉斯与危地马拉未公开发声;世界卫生大会上巴拉圭完全不提台湾等种种迹象显示台“邦交国”可能还有“未爆弹”,“断交”随时可能发生。
此外,蔡英文力推的“新南向”政策也遭遇重创,受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20年前10月台对“新南向”地区出口衰退6.4%,投资和人才交流问题频出,备受质疑。
必须提醒蔡英文、民进党当局的是,在国际社会普遍认知的“一个中国”框架之下,民进党当局倘若继续奉行“踏实外交”政策,不改“倚美抗陆”的老路,继续“以疫谋独”、对抗大陆,寻求国际能见度上的突破,不仅不能为台湾谋得“永续生存的局”,反而将不得不面对国际活动空间进一步收缩的现实。
由此,人们不难看出,台湾蔡英文、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小动作并没有为台湾谋得更加广阔的纵深发展的“局”,反而让自己的对外关系在2020年,面临困局难破、空间受限的窘境。
展望2021,倘若蔡英文当局继续不承认“九二共识”,一味“倚美抗中”、强行与大陆脱钩,对外关系困境将进一步加剧。台湾只有以大陆为腹地,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整个中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可能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只有两岸统一才能为台湾布下永续生存的大局。蔡英文及民进党当局必须意识到,倘若真的有心化解对立,改善两岸关系,共同促成有意义的对话,就应该摒弃那种蓄意制造两岸对立、区隔的做法,真正地从两岸一家亲的立足点出发,共同探求两岸中国人永续发展的大局。(海峡之声 作者贾蓓中国社会科学院台研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