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联合报》报道 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于11月15日举行,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签署RCEP,是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
涵盖中、日、韩、新、澳和东盟的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就此诞生;区内整体关税废除率达91%,但台湾地区却无缘参加。与此同时,台湾宣布“台美经济对话”20日在华盛顿举行,将讨论5G干净网络及供应链等议题。尽管台湾外事部门宣称这项会议是“台美重大里程碑”,但这却远远无法弥补台湾地区无法参与RCEP和TPP(跨太平洋伙伴协议)的遗憾,台湾正走在边缘化之路。
台经济部门副主管陈正祺16日下午启程赴美
“台美经济对话”的举行,被蔡英文形容为台湾打“国际杯”的现在进行式。但在特朗普政府进入倒数时刻,如此华丽的形容,其实已无多少美味可言。且看,台湾方面出动参与对话的官员,虽囊括了台经济、科技、发展等部门;但美方代表由副国务卿克拉奇领军,而非贸易代表署主谈。换言之,双方要谈的供应链重组等议题未必对台湾地区有利,至于台湾期待的“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议”(TIFA)和“双边贸易协议”(BTA)等,皆不在议程上。这次“台美经济对话”或具有若干外事意义,但从经济面看,其实看不到实惠。
“台美关系的提升”自是台湾方面所乐见,但这场“台美对话”,显系特朗普在政治及军事上对抗大陆的一环,并在经济上抛弃多边主义、采取退群行动下的产物。特朗普一味以美国利益为重,放弃了奥巴马时代扮演的国际领导角色,甚至轻率退出TPP。试问,以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基调,台湾若以为美方在经济对话中会考虑台湾的利益,岂不太天真?
RCEP的成立由东盟十国倡议,目前这个自由贸易区涵盖的人口多达21亿人,各国(地区)生产毛额加总占全球三分之一,这是它的成立深受瞩目的主因。若非印度在最后一刻因担心国内产业受创而退出,它的规模还更可观。尽管民进党当局官员企图淡化RCEP对台湾地区的冲击,但台经济部门主管王美花也不得不承认,台湾地区的石化、钢铁、纺织等产业会受到影响,业者必须提高竞争力才行。
此外,RCEP也将牵动台湾“新南向”的布局。民进党当局的“新南向”政策一开始强调并非针对中国大陆,也不在对抗“一带一路”;但几年来除了撒币堆业绩外,成效不彰。直到特朗普的印太战略成形,“新南向”找到立基之地,便开始显露政治企图。然而,印太战略是政治军事目的高于经济目的,重组供应链、5G干净网络的目的皆如此,“新南向”不断附和“政治抗中”、“经济脱中”,其实在自造阻力。如今RCEP代表的多边整合上路,拜登也可能改变对抗中国的方式,甚至重新加入TPP。面对这些变化,民进党当局镶嵌在印太战略中的“新南向”将何去何从?
“新南向”将面对的,是被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协议覆盖的市场。尽管台湾地区与RCEP国家的贸易已有七成为零关税,但RCEP国家(地区)是台湾对外投资重要地区,更占台湾出口总额六成五,RCEP生效后对台湾投资与出口的冲击不可忽视。当亚太国家(地区)在疫情封锁和“中美贸易战”的夹缝中开辟新路,并逐渐进入新的经济整合时代,孤立的台湾要如何突破被压缩的经贸空间,是迫在眉睫之急。
TPP原由美国主导,有对抗大陆主导的RCEP之意,两者有多个成员国重迭左右逢源,唯独台湾地区却两头落空。现在,台湾以为搭上了特朗普双边主义的末班巴士,但后续却接不上升火待发的多边主义列车。如果双边无成,多边无门,台湾将更边缘化。试想:拜登上台后,台湾政治“靠美抗中”、经济脱钩大陆的道路还走得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