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日深夜,一则即时消息迅速被推送为全球各地新闻头条:对峙66年后,海峡两岸领导人将于新加坡会面。4天后,这一历史性的握手在世人瞩目下举行,既深嵌于两岸关系进程中,更牵动5年后的今天及未来的台海乃至于亚太局势发展。
在这之前,国共领导人2005年于北京实现“胡连会”,中国国民党2008年重返执政也缓解了台海长期摩擦动荡的局面,但是,两岸领导人见面仍停留于智库或传媒想象、讨论中,多数人认为其中有太多无法克服的障碍。当事人之一、时任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面对质询曾说,在那之前,就算把他杀了,都没想到能办成“习马会”。
当年社会氛围可从民进党方面言行看到端倪,已在2016“大选”前取得优势位置的蔡英文尽力躲闪两岸议题,秘书长吴钊燮说蔡得知消息后第一反应是“我们被突袭了”,接下来几天全党上下“鸡飞狗跳”。会面前后,民进党及外围势力逐步升级舆论攻势,丑化、否定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奇谈怪论一时在岛内舆论场甚嚣尘上。
但在海内外观察家当中,这次历史性会面获得极大肯定,被视为一次诚恳的对话、是和平处理两岸关系难题的重大突破。后来逐步公开的细节也显示,为化解两岸政治僵局,两岸双方就会面地点或方式、彼此称谓、谈话议题等大大小小障碍反复沟通,甚至会面当天还在做最后的协调。幸好,此前七年已有相互信任、良性互动,双方抓住转瞬即逝的时间窗口,将一件不可能的任务落实为里程碑式成就。
此后,中共十九大报告将“实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列为对台工作新进展。马英九在其《八年执政回忆录》中,视此会面为政治生涯最高峰。后来,民进党方面也有人鼓吹“习蔡会”——不做任何正面努力,他们却幻想一夕之间改变两岸互动局面。
时隔五年,两岸局势、外部环境发生许多重大变化,北京、台北近日都要举办重温“习马会”的活动,意义何在?笔者认为,“习马会”是两岸领导人克服内外各种困难、主动处理结构性难题的一次成功尝试,开创了掌握自身命运、共同研议两岸未来走向的互动模式。
或者有人说,民进党2016年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已发生全面倒退。当下时空背景下,新冠疫情、中美经贸摩擦让两岸经济民生都受到深刻影响,“台独”挑衅也激起大陆民间许多反感、焦虑情绪,敌意升高、冲突加剧,怎能乐观看待未来?对此,我们应该看到,以“台独”主张为斗争工具的政治骗术已用到极限,陈水扁在任上承认“独立建国”绝无可能;拥抱极端意识形态解决不了台湾社会对于安和乐利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有可能引发动荡、崩溃。这样的政党、从政者势必被看穿、抛弃。“急独派”的狂躁、盲动正源于此。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最终统一,看似遥远。但反过来想想,1980年代刚走出两岸分隔状态的同胞,哪能想到今天两岸商贸、观光、通婚、文教等往来密切的程度,如何能够设想两岸可以建构制度化协商管道以至于开始触碰最艰巨的政治议题?
“习马会”已开辟一条路,需要两岸更多有识之士加入,把小路走成大道。以前瞻视野共同追求和平,怀抱责任感、强化执行力,解开一个个难题。中华民族,可以给世界不一样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