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当局是在逼两岸经济脱钩吗?(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资料照)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 2020年就全世界而言,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一年,台湾算是运气比较好的,经济成长还能维持正成长,可能在0.5%~1%之间。但要如何维持经济正成长?在这个自助人助、得道多助的时代,最需要的是,执政团队能知道民间疾苦,而且知道怎么去克服困难。
这一年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全球的国际秩序搞砸了,因为锁国才是根本的舒缓疫情良方解药,但锁国还是会坏了经济。因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冠肺炎尚在肆虐传播之秋,独排众议而主张不要封城,甚至鼓励民众去对抗封城的州长。
对于政府在面临危机之际,究竟如何带领民众走出困境?当然不能挥霍无度,撙节开销一直是政府财经部门的工作守则。因此,懂得为官之道,就在于如何帮助人民处理眼前的困苦,就是苦民所苦,而且能本诸公共资源为民众解决急难,始可展现大有为政府的治国良方。
就当前的经济问题,从人民的角度而言,就是要积极改善家庭经济环境。以农民为例,农产品要有市场,除了大陆是最主要市场外,就是东南亚,但如果台湾与大陆、东南亚的国际关系都不能有效改善,如何去开拓商机?妥善而积极改善两岸关系,才是开拓市场经济的能量前提。
两岸在“九二共识”下发展出的经贸关系,占台湾的对外贸易能量达46%以上。新冠疫情肆虐下,台湾的出口唯一正成长只有大陆、香港。因此,蔡英文希望两岸在没有任何政治前提下,尽快恢复既有的对话机制,其实并不难。
解决人民的困境,宜由简入难。因应新冠肺炎疫情的纾困和振兴措施,固然不可延宕,但当前债台高筑的问题,也要多所顾及。如果两岸关系改善,必可相对减少许多对外军购的公费支出,而且可强化台湾的发展性基础建设,不必债留子孙,这是当下一举数得的可行发展政策作为。
台湾要积极开拓新机运,不能只在“不畏战、不求战”打转,应该在“不要战、就能赞”的思维架构下,研提改善两岸关系的“和平渐进策略”。台当局责任的表现,就在于能解决困境、走向坦途而已。(作者纪俊臣为台湾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