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跟随国民党到台湾的军民超过百余万。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大陆探亲,至此,两岸打破了自1949年长达38年的冰封期。许多国民党老兵纷纷回大陆返乡探亲,了却了这些人几十年的心愿。但是,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两岸群体,他们也殷切期盼可以返回家乡宝岛台湾,那就是在国共内战时参与到国民党军队的大陆台籍老兵。
资料显示,随着国民党军队内战失利,仅有少数台籍老兵顺利返台,绝大部分的台籍老兵在大陆扎根结婚生子。
80年代后期,大陆台籍老兵的故事开始逐步受到岛内各界关注,1988年11月19日,台当局在开放大陆探亲一年后,准许滞留大陆的台籍老兵返回台湾。
网上有一段视频是这样纪录的:1989年6月9日,第一位台籍老兵郭宗赢,在离开台湾40多年后,终于回台定居。郭宗赢原来是苗栗南庄人,1945年他加入国民党军,当时只有18岁。隔年他跟着部队移防去了大陆,没想到一待就是40多年。面对失散多年的亲友,郭宗赢与苗栗亲人相拥而泣,表示“美中不足的是大陆还留下1男1女”,希望能尽快与因为成年无法回台的儿女团圆。
遗憾的是,笔者作为一名台湾青年,在小学至高中的历史课本和记忆所及,从未听过这群台籍老兵的故事。也就在近几年里,因为长期往返两岸的关系,有幸认识了一些台籍老兵的后人,其中一位是自己的台湾学长。他是台籍老兵第三代,儿时出生于福建漳州,小学时期举家迁回台湾并取得台湾户籍。谈及全家为何随祖父回台定居,学长表示,在1990年代的大陆民众眼里,台湾经济发达,自己的父母看到亲戚返台定居后,决定放下当时在漳州小有体面的工作,跟随祖父一同返台定居。
笔者认识的另外一位台籍老兵的后人,姓王,是台籍老兵第三代,在大陆定居。王兄家人的故事更为特别。他从小到大,只知祖父是国民党军队派来突袭闽粤沿海的国民党海军,被俘后定居在湖南常德,直到1989年开放台籍老兵返乡后才重回台湾定居。王兄虽然迄今没有回到祖籍地台湾,但对于台湾他总有一种乡愁和说不完的故事,每当台湾亲戚来到湖南时彼此都有说不完的话,他也常跟我说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台湾看看,同时也想将自己家族的故事分享给两岸同胞知道。
据“台湾老兵返乡协进会”调查,大陆台籍老兵大概有1000多人,已有近900人返台定居(包括家属应有4000多人),留在大陆生活的老兵大概只有百余人,但多数年事已高,或已经离世了。
如今,这些返台定居的台籍老兵及他们的后代分布在台湾各个区域,处于台湾社会各个阶层,但是他们的遭遇及应有的权益至今仍得不到台湾社会的正视
1990年1月,台湾《联合报》曾刊登了一篇关于返台老兵许照勋的投书报道,标题叫做《二次骨肉分离 但见一张画饼》。投书报道描述:“17岁辍学入营,18岁开往大陆战场,整师覆没,当小兵的深受其害,何罪之有?当年数以万计的台籍士兵,如今仅剩八百余人(据全国台联统计),我便是其中之一,是九死中拾得一生的幸存者。风风雨雨四十余年,恩怨几多蓬莱梦,终于盼到准许返台定居的消息。既然准许,照理不会不考虑到当年的青少年,如今都是老态龙钟,需要有生活上的扶持。我曾坚信,当局是会给妥善安置的,所以才强忍着第二次骨肉分离(也许是生离死别)的苦痛,抛却儿孙,说服老伴,一起回来了。回家了,家在哪里?父母已双亡,陋庐早已易主,道地的无家可归!我身旁连一条棉被,一副碗筷都没有,借挤在台北胞妹家中当然不可能是长久之计。返乡一段时间了,年逾花甲,找工作谈何容易。当局除社会福利中心来过一位小姐看望之外,再也无人过问。我的户籍费了好大劲才恢复过来,而老伴至今无法在台北落户。听说可以领到一笔慰问金,甚至还会补发这些年来的薪饷,我跑过一些单位,至今一文钱也没见到,看来,无非是画饼充饥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台籍老兵依旧没有得到台湾当局的权益补偿。2014年,由台籍老兵成立的“台湾前国军退役军人暨遗族协会”要求台湾当局道歉和赔偿,要求台当局立法机构修法设立补偿条例,即使这个“台籍老兵补偿条例草案”在十多年前的台立法机构一读通过,可惜民进党坚持杯葛反对,称“若是要赔偿就得由用国民党的钱来赔偿,不得使用台湾民众纳税人的钱来赔偿。”
当民进党当局再次执政,台籍老兵再次成为民进党转型正义下的牺牲者,如今“台籍老兵补偿条例”早已名存实亡继续躺在台立法机构内,再无人提及,就如同随着时光的流失老兵们正逐渐凋零般,有生之年或许都得不到台湾当局一个道歉,最终只能仰天兴叹,即使后人多次奔走也无疾而终。
对那些亲历战争的台籍老兵来说,战争带来的刻骨铭心的真实滋味,概莫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真切体会。笔者认为,两岸的故事即将进入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收官之年,台籍老兵的故事不该因历史的长河而消逝,以此文纪念那群历经大时代变动中的台籍老兵们!(罗鼎钧:沈阳台青会副执行长)
(海峡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