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翻开今年的台湾初二历史课本,可能会受到惊吓,因为“三国历史整个消失”。在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操弄下,新的历史书被“大刀阔斧”删减,课程简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新课本第一章“从商周到隋唐的国家与社会”删到只剩短短4页,2400年历史仅以1600字讲完。课本中没有夏朝,只从商周开始说起,传统历史书必谈的例如周武王伐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三国、武则天和安史之乱,也都被删除。从此,魏晋南北朝的奇书如:《文心雕龙》、《世说新语》从此消失在当代台湾学子的历史记忆里,更不必谈那些脍炙人口,也经常出现在台湾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
对此,有岛内教师批评,这样的课本略古详今到令人发指。同时,岛内的学生和家长也对此深表质疑。
国民党考纪会主委叶庆元直批“如今台湾的孩子们将不再知道什么是三国,也不会知道谁是赵云、谁是吕布了吗?”
台湾中学教师沈渝也撰文质问,“没有首位平民皇帝刘邦,也没有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无法知兴替、明得失的历史教育,还剩什么意义?”
扭曲事实、篡改历史,是绿营推动“去中国化”、构建“台独史观”的惯常操作。尤其自2018年民进党当局强行通过新版历史课纲以来,历年教材混乱的体系、错漏百出的内容和扭曲的价值导向就饱受诟病。反倒是新课纲中,东亚史的篇幅增加,还纳入了日韩等国的历史,显见不是历史教育课时不够所致。对于外界质疑,台教育部门主管潘文忠8日却辩称,新课纲是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然而,台湾资深媒体人谢寒冰对潘文忠的说法表示怀疑,他在脸书发文表示,“民进党温水煮青蛙‘去中国化’的企图心早已路人皆知”。底下的岛内网友们也留言回应道,
“去中”,那不是很多人的祖先都不要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民进党统治下的历史课本,开宗明义第一章会写道,台湾人的祖先是从石头蹦出来的。
中国国民党籍前民代陈学圣接受香港中评社访问表示,不谈三国就等于不认识关圣帝君,台湾今天很多宫庙为何要拜关圣帝君?就是三国历史,影响中华民族文化。久而久之,年轻人拜关圣帝君会以为拜外国神明,就跟拜耶稣基督或阿拉真主一样,失去了原本关圣帝君在中国文化里面的重要信仰地位,这就是“去中国化”的结果。
中国国民党籍前民代陈学圣
他还说,当时课纲修正,国民党没有坚持立场,错失很多机会,因此未来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怎么来,国民党要有自己的立场与说法,这段历史要说清楚,不然台湾下一代会误以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些宝物,是从台湾的土里挖出来,这样对吗?
台湾《中国时报》也对此发表评论道,“这一本初二历史教科书的呈现,还会比先前高一的台湾史更可怕、更可恶,因为高中生至少还有一些基本的历史观念。可是对于初中生,中国史的知识犹如一张白纸,他们的反思与批判能力,完全不足以对抗这一秽史的负面冲击。我们有理由悲观,若是让这本历史教科书(进行)十年的洗脑工程,届时,台湾年轻一代的历史记忆,将彻底把中国史视为‘外国史’,从此斩断台湾与大陆共同的文化与历史脉络。在现行世界各国特别强调在进行历史教育时,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际,为了服膺‘去中国化’的政治正确,这本历史教科书必须选择反其道而行,它的编制不但已沦为四格漫画的模式,尤有甚者,学生根本无法从文本当中培养对历史的掌握,更不用说是思考能力,这对日后台湾子弟的阅读能力所会造成的百年伤害,才是有志之士必须关照与关怀的。”
台湾《联合报》也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历史多重要 连日本人都懂》的文章,文中提到“‘略古详今,不教乱世’的大方针,删除汉唐盛世,也摒弃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以后学生不知刘邦、武后,见到三国人物会以为是日本英雄(因为日本以三国为素材的漫画、电玩非常多)。魏晋南北朝时阮籍(穷途之哭)、稽康(遇鬼得广陵散)、刘伶(在屋中赤裸纵酒)等乱世中特立独行的风格及趣事亦不见,历史课本趣味全无。日本知道从中国历史中汲取智慧,我们却只知“去中国化”,明明是祖先的智慧,却弃之如敝屣。日本将中华文化吸收并发扬光大,产生书道、茶道、棋道、花道。我见过日本的包装纸上印着登鹳雀楼诗,茶叶包装纸印着陆羽茶经。若干年后台湾年轻人玩日本三国电玩后还以为关羽是日本人,可哀可叹!”
不信真理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是1600字所能概括,也不是一党私利所能割断!数典忘祖,不尊重历史者,终将遭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