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兴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7月30日,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因病去世。李登辉有很多个标签,农业经济专家,台共地下党员,国民党前主席,台湾地区前领导人,“台独”精神领袖,还有,“岩里政男”。这些看起来颇为矛盾的标签,都在他一人身上呈现。在台湾的不同群体中,他具有非常不同的评价。在两岸关系中,他是恶化和疏离两岸关系的重要推手。
李登辉有两个名字,除了中文的李登辉,他还有一个叫做“岩里政男”的日本名字。这是当时日本在台湾实行“皇民化运动”的结果,但却是李登辉颇为喜欢的一个名字。在台湾,一直以来也有关于他个人身世的一些传言。其家庭成员受日本“皇民化”影响颇深,哥哥李登钦在二战末期入伍,战死于菲律宾,他自己也曾短暂入伍做过见习士官。日据时期,尽管李登辉学业出众,长期名列前茅,也是班上仅有的几名台籍学生。但由于日本不允许其殖民地的学生攻读法政科系等他属意的专业,因此他只能选择学习农业经济,就读于日本当时的京都帝国大学。这些为他日后成为农业经济专家打下了基础,也使其形成了很强的“亲日情结”,甚至称自己是为“祖国”而战的日本人。他以祭拜兄长李登钦为由去日本参拜靖国神社,声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还支持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他的这一系列“认贼作父”的言行,长期为人所不齿。
1946年返台后,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李登辉曾一度加入台共,成为台湾地下党成员,后因与其他成员发生矛盾退党,这成为其个人历史中一段曾经讳莫如深的经历。由于个人专业方面的特长,李登辉逐渐成为国民党执政时期政府高级官员。尤其是在两蒋执政时期,为加强执政的基础和合法性而推出的“催台青”政策,使其进入蒋经国的视野。他一方面发挥个人专业优势,另一方面对蒋经国和其他国民党“大佬”们表现得十分恭敬,擅长官场话术和各种表现,最终成为蒋经国的“接班人”。很多观察家都认为,蒋经国当时有好几个人选,但他最终选择了李登辉,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阴差阳错,但这种影响确实深远的。
尽管李登辉在两蒋时代,对自己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表达多有掩饰,但偶尔也会在与其他人的交谈中吐露一些真实想法。而其执政后,通过一系列政治斗争,打压国民党的其他势力,使权力获得稳固之后,便开始实施其过去深藏心中的“理想”。
1996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正式撕下伪装,论述其“台独”主张。同时还通过修改课纲,实施“去中国化”教育,遗毒甚远。今天的很多中青年台湾民众,在这种“去中国化”教育后,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逐渐淡漠,成为蔡英文口中常常称道的所谓“天然独”。而这种所谓“天然独”,实则是台执政当局多年来“去中国化”教育和媒体等势力推波助澜下人为造成的产物。
在“台独”的论述中,最经常提到的,就是台湾的“主体意识”和“本土化”。而这种论述的始作俑者,就是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李登辉。他的“台独”主张,长期与“民主化”联系在一起,将所谓台湾的“本土化”、“台湾化”演变为“台独化”。并通过一系列政治动作,一方面放任或暗助各种“台独”分裂势力做大,另一方面分裂和分化国民党。最终使国民党在2000年首次失去执政权,沦为在野党。在国民党愤尔将其开除后,他也不再掩饰其真实的政治主张,多次在各种公开场合阐明“台独”想法,并成为这一群体的“精神领袖”。
在不少国民党成员和蓝营人士看来,李登辉过去是长期暗藏其中,分裂、分化甚至摧毁国民党的罪魁祸首,是国民党在台湾丢掉政权的元凶。而在民进党和绿营人士看来,李登辉是他们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政权的“恩人”,是亲切的“阿辉伯”。蔡英文办公室对李登辉的去世很快表达了“最深哀悼与不舍”,称这是“台湾的莫大损失”。对日本、美国等外部势力来说,李登辉是他们遏制中国的重要棋子。对两岸来说,李登辉是恶化两岸关系、毒化台湾民意的重要推手。对其病亡,国台办作出了表示,“‘台独’是一条走不通的绝路。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大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来源:中国网-观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