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即将召开全代会改组权力核心,今年中执委及中常委选举派系斗争暗流涌动,宛若爆炸前的蒸气锅。民进党以派系起家,派系的活动与斗争比党的历史更早,派系利益高于一切的逻辑,成为民进党权力运作的硬道理。派系如同军团,有绵密的组织与战斗力,平时吸取资源、扩张实力,选举时供应人才与论述,为党战斗,成为民进党茁壮强盛,能征善战的关键原因。然而,凝聚团结、利益至上的派系文化,也造成民进党对权力贪婪、对岛内资源争夺、吃相难看的问题。
蔡英文深谙此理,2016上任后与派系保持距离,任命无党籍林全为“阁揆”,组成以学者专家与社运人士为主轴的内阁。但林全“内阁”支持度下滑,蔡选择与派系妥协,改任命赖清德组阁。赖大量启用派系人士进入政府和公营单位,政治正确取代文官中立,文官体制弱化,派系争权夺利丑态百出,成为2018年民进党大败的主因。
民进党在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获胜并非改革有力,而是操作“反中”成功,掩盖了民进党派系文化对台湾造成的伤害。事实上苏贞昌“内阁”派系利益优先的权力运作模式,更甚于赖“内阁”,“内政部长”徐国勇、“交通部长”林佳龙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徐国勇为派系安插人事,与警政署长争夺高阶警官任命权,竟送办警政署长,林佳龙大量安插派系亲信,政策更是屡屡出包,补助大撒币、端午塞车究责民众、称旅行社倒闭潮是“没有竞争力的业者退场”,不食人间烟火莫过于此,但两人官位仍然稳固。因为他们上位靠的不是专业能力和对台湾的贡献,而是派系平衡的考量。
这其实道出蔡当局执政的大问题,也就是把派系平衡作为稳固权力的逻辑,放纵派系争权夺利,最终将侵蚀民进党的执政成效,甚至可能养虎为患,埋下贪渎大案地雷。毕竟,执政成效不可能成就于对派系的妥协,而在于清廉执政,并能福泽利民。
蔡英文甫获817万高票肯定,正在享受蜜月期,新冠疫情威胁下,更获得“疫情保护伞”,处于权力颠峰。民进党今年权力改组,从县市党部选举开始就乱象百出。台北市党部主委选举因涌言会和绿色友谊连线抢得太凶,黑函尽出,相互指控,民进党中央断然暂停选举,至今没有恢复,显见蔡已注意到派系斗争问题,且有心遏阻。
民进党中央层级的改选在台北市党部选举暂停后,台面上显得平静许多,但明眼人都知道,竞争极为激烈,社会尤其关注民进党内一个拥有媒体集团的新兴派系,已在基层选举展现强大实力,中央层级改选更是雄心万丈。如果这个派系坐大,不但是对民进党“党政军撤出媒体”主张的莫大讽刺,此媒体集团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交换,更将重挫民进党的形象。
然而,蔡虽在派系伤害党的时候出手制止,却在派系已经或即将损及全民利益时选择视而不见。只顾党内权力的巩固,却忽略民生福祉,亲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最近的民调,蔡声望仍处于高峰,却在一个月内下降了10.5个百分点,反对者暴增16.3个百分点,民意支持度陡降或许正说明了问题。
马英九执政时期,仰仗高民意支持,不愿意与党内派系菁英往来,最终党内离心离德,成为执政末期威望崩盘的关键原因;若蔡英文高度重视党内派系菁英,却忽视民意反弹与治理能力下降隐患,将是矫枉过正,同样会成为严重问题。
派系运作逻辑是争权力、得天下,而不是治理、稳社稷,向派系妥协固然可以让党主席权力高枕无忧,也可以获得选举利益,却将造成执政治理效能弱化、民生经济疲惫问题。治理能力弱化是台湾30年来的宿疾,让台湾经济成长率每10年下降一个层级,20年前约在5%,10年前约在3%,如今只能求保1%。
蔡英文已进入第二任期,再无连任压力,权力高峰之时,本可摆脱派系绑架施政的问题,在稳固党内权力与追求人民利益福祉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一味满足派系的胃口,对其委曲求全,反噬的将是台湾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