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第二任期已经开始一周有余,然而攻占媒体版面的不是蔡当局要如何落实就职演说中“在5+2产业创新的既有基础上,打造‘六大核心战略产业’”的新闻,而是台立法机构如何配合成立“修宪委员会”,并在2022年县市长选举时台籍民众投票复决立法机构通过的“修宪案”。姑且不论这与台“中选会”日前振振有词宣布“公投”与“大选”脱勾原则相违背,修“宪”完成后民进党当局各项施政就更顺畅了吗?
犹记前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在任内进行了六次修“宪”,并声称修“宪”完成后可换来30年的长治久安。然而修“宪”完成后不仅未有长治久安,反而因为取消“阁揆”的“立院同意权”,导致台湾地区领导人有权无责、行政机构负责人有责无权之权责不符的现象。可见修“宪”不见得可以让体制运作顺畅,在位者是否愿意节制本身权力,以及是否愿意创造宪政惯例,恐才是体制运作顺畅的根本。
更令人感到可笑的是,有民进党“立委”主张修“宪”要增加“立院”席次。殊不知2004年第7次修“宪”时,就是民进党坚持删减“立院”席次减半,将“立委”人数从225减至现今的113。如今竟然还有该党“立委”提议要增加“立委”席次,难道不该对过去错误的坚持道歉?或由提议“立委”本身对自己如此不用心或前后双重标准致歉?
从过去的修“宪”历史观察,很明显可以看出修“宪”制造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要来得多。既然如此,还要继续将施政重心放在修“宪”上吗?尤其是以外贸带动经济成长的台湾,在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化停滞之影响下,经济发展的挑战可谓是空前严峻,正需要行政部门倾全力来稳住经济。偏偏蔡英文提出要许多政治动员的修“宪”案,民进党“立院”党鞭立即配合办理,试问还有人会关心六大核心战略产业发展?
更何况日前台行政机构在发放纾困金及规划振兴经济抵用卷政策方面荒腔走板,引发不少民怨,说明民进党当局在推动振兴经济政策上能力不足。蔡英文的第二任,原有的财经相关部门主管维持不变,并未因振兴经济政策规划不当而去职,可以想见同一批财经官员恐难应对受疫情冲击甚巨的内外在经济情势,老百姓岂会有好日子过?
实际上老百姓没好日子过本是可预见的结果,毕竟2018年民进党在地方县市长选举的大败,系受到执政成绩不佳的影响。2020蔡英文能连任,并非因“执政”能力大幅提升重新受到民众肯定所致,而是受到香港“反送中”风潮所引发之“今日香港、明日台湾”之恐惧心理的影响。既然蔡英文团队不是以振兴经济有方的原因当选连任,第二任的“执政”又岂会在振兴经济上有新的建树?
回顾第一任期内号称要推动的五大创新研发计划,再加上后续增加的二大产业计划的5+2产业创新计划,始终未能解决五缺六失问题—“五缺”是指缺水、缺电、缺工、缺地、缺人才;“六失”则是民进党当局失能、社会失序、“立会”失职、经济失调、世代失落、台湾失去总体目标。如今要在不健全的5+2创新产业基础上,推动六大核心战略产业,谈何容易!
明明在四年前就职时宣誓“产业的布局和土地的利用,应该抛弃零碎的规划,和短视近利的眼光。”实际施政的结果却是农地违章工厂的就地合法,前瞻基础建设的零碎规划与短视近利,完全看不到所谓的土地完整规划与利用在那里?既然民众在反中的情绪下,以817万张票选出了不擅长经济发展,且面对疫情后经济只知管制、不知松绑的民进党当局,只能概括承受所有“执政”苦果!
有道是“人在做、天在看”,即使全面“执政”的民进党当局缺乏有力在野党及媒体的监督,但是不当的施政终究躲不过天眼。就如同阿扁虽然靠两颗子弹连任,却在不名誉中下台,迄今仍有行动限制一般。谁又能说世上没有公道可言? (作者艾中桦,台湾/大学教授)
来源:大华网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