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睦舰队”暴发新冠肺炎集体感染事件,造成防疫破口。几在同一时间,传出先前“台美防疫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签订时所谈的“口罩交换防护衣原料”,其实是早就敲定的交易,无关美国和台湾地区“物资交换”。更早几日,台陆委会则宣称,将对任职上海东方卫视的台籍记者张经义开罚。前方疫情吃紧,属蔡英文职权范围的安全、外事和两岸部门却屡生争议,到底怎么回事?
疫情暴发以来,台安全体系引发争议或出包的事件,其实远不只这三件。疫情暴发之初,台行政机构下令口罩禁止出口,埋下了后来新加坡总理夫人何晶遭台湾网民“出征”,引发台湾地区与新加坡关系危机的伏笔。而滞留武汉台胞返台的一连串刁难与双重标准,再到“口罩外交”引发的“民众蒸口罩,欧美捐口罩”之争,例证可谓“族繁不及备载”。包括华航更名风波,蔡办发言人丁允恭不当穿着发言,均是台湾安全争议之不同面向。
这些状况,主要是“执政者”的考虑与防疫人员乃至一般民众并不相同。
防疫人员考虑的是如何将疫情传播降至最低,行事遵从科学专业原则;一般民众则求减灾免祸,民进党当局须行事透明。而主政者则着重政治考虑,设想要如何获取最大政治利益,因而会有诸多以疫情为名却与防疫要件相左的外事及两岸决策。
其次,是决策体系的双头甚至多头马车。体制上,防务、外事和两岸为蔡英文的权限,但疫情暴发以来,安全、防疫和一般政务之间界限变得模糊。例如,武汉台胞“包机”返台是两岸议题,但首先上火线开炮的却是台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华航更名不仅是花大钱关门自嗨,还涉及两岸与国际现实;但率先表态的是苏贞昌和台交通部门主管林佳龙,他们都捞过界了。蔡英文对这些议题是否刻意保持低调,外界无从得悉;但民众实看不懂谁应为台湾安全事务负责,谁有权为台湾安全决策表态。
第三,是疫情指挥中心的层级问题。指挥中心二级开设时,外界便质疑层级不足,难以协调各部门;2月底指挥中心改为一级开设,但指挥官仍是台卫生福利部门主管陈时中。表面上,“朝野”在一片“顺时中”的风向上都配合指挥中心;实际上,卫生福利部门主管协调一般部门已显吃力,如何有能力协调相关安全部门?试问:陈时中敢指导“口罩外交”吗?能够下令“敦睦舰队”不准出航吗?因此,安全相关决策脱离防疫原则,也就不令人奇怪了。
综观引发争议与疏漏的安全相关案例,皆伴随以上多重因素。以“敦睦舰队”染疫事件为例,谁准许舰队出航既是安全决策议题,对船员返台检疫又有台“渔业署”、“航港局”两套行政标准,台防务部门究竟遵循哪一种规范?谈及责任归属,蔡英文大剌剌下令要台防务部门检讨,彷佛自己完全置身事外;倒是台行政机构官员拿内部数据不断爆料,想让台防务部门扛下全责。如此,令人眼花撩乱,却非负责之计。
至于“口罩换防护衣原料”的乌龙事件,主要是台湾安全体系想要推动“口罩外交”,又担心民众反弹,所以台外事部门编出“物资交换”这等事由来鱼目混珠。按理说,口罩等防疫物资由指挥中心统筹,这次防护衣购置也是台“疾管署”主导;结果,却让台外事部门揽功、分配,又是一次“政治凌驾防疫”的演出。
在“敦睦舰队”染疫后,更换指挥中心指挥官的声音再起,陈时中用“觉得有点伤心”简短回应。但防疫与安全体制的双头马车问题,一再造成防疫战线缺漏,绝非“伤心”二字所能轻轻带过。陈时中说,如果“经济陈时中”和“防疫陈时中”矛盾,会以防疫为重。但现在的问题是,一旦“台湾安全陈时中”、“政治陈时中”和“防疫陈时中”发生矛盾时,要以何者为重?若无法厘清这个问题,台湾安全体系扯防疫后腿的情况,必然一再发生。(文章来自《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