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雯心(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新冠肺炎疫情正改变全球经济体系面貌,各经济体都在评估其冲击,筹谋协调应对。当此转折时期,台湾内部却发出了自相矛盾的信号,一面欲使两岸经贸、社会往来“脱钩”的措施及言辞纷至沓来,另一面却疾呼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不能停。其实,这只是民进党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所行销的一个假命题而已。
ECFA是两岸“两会”于2010年签署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性的协议,它的核心意涵是确定了双方深化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内涵、协商进程、早期收获以及争端解决方式、终止条款等问题。ECFA是依据世界贸易组织规范来签署的一个过渡性的协议,它的合理有效期不应超过10年,在此期间两岸如果没有完成真正的所谓自由贸易协议的签署,且无要求延长的合理理由就应该终止。除此之外,ECFA本身也有终止条款,其第16条规定:一方终止协议应书面通知另一方,双方就此进行协商,若无法达成共识,在通知发出之日起第180日终止。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今年6月届满十周年)
尽管世界贸易组织并没有硬性规定,但ECFA的落实与延续是不应该与世界贸易组织现行规则相抵触的,必须作出有效的处理,这就取决于两岸是否具有政治意愿和共识,主动向世界贸易组织进行相关的说明。然而,ECFA后续的《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审议遭到了“卡关”,《货物贸易协定》的谈判被终止,其实都与民进党有关系。尽管民进党“在野”的时候曾经全力反对两岸签署ECFA,并且策动了“反服贸”运动,但上台后就改变了之前的态度,表示对ECFA可以概括承受。
如今,民进党似乎不再视ECFA为洪水猛兽、甚至力图延续协议效力。台湾方面陆委会去年就曾表示希望ECFA“持续落实”,近来民进党再次释放不愿意终止ECFA的信息,还是跟ECFA对台湾的影响息息相关。尽管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针对ECFA终止对台湾经济的冲击回应称比较有限,但事实恐怕绝非如此。因为台湾经济是属于出口主导的“浅碟型”经济,出口占 GDP的六成,是经济的命脉,统计显示,2019年上半年,台湾贸易顺差主要来源地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1-6月顺差额164.0亿美元和111.9亿美元。而大陆不仅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也是主要的出口市场,与大陆签署ECFA对台湾地区的出口以及经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ECFA早期对台湾出口产品起到相当大的拉动作用
据大陆方面的测算,以ECFA早期收获为例,截止到2019年6月底,在货物贸易领域里,大陆对台累积减免的关税大概是375.3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了大陆对台出口享受的减免关税;在服务贸易领域,台湾地区共有56家金融企业和1158家非金融企业利用了早期收获优惠政策,在大陆提供服务,还有41部台湾电影被核准引进大陆。另外,根据台媒的报道,ECFA的签署使台湾地区的 GDP增加约1.65%到1.72%,约合新台币2265亿元,总量回到2361亿元新台币,创造的就业岗位大概有25.7万到26.3万个。
如果ECFA终止,受冲击最大的将是农产品、石化、纺织、金融、机械等传统产业,尤其是农渔业。在539项早收清单里,石化产业的利用率超过了50%,其他产业多在45%以下,而农渔产品的利用率则高达了84%。在实际零关税的34项农渔产品中,早收清单有18项多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果、花卉和生鲜。如果ECFA终止,恐怕对农渔产品的打击面将难以估量。在346家台湾优良的农产品认证厂商中,70%是来自于中南部,95%是属于中小企业产业链员工,大多是属于中低收入人群,代表的是中下阶层。处于发展困境的农渔业,其实更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会产生群体的效应。
除了相对容易估算的经济效益以外,ECFA还产生了一些难以衡量的影响。目前,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仍然还是大趋势,两岸的合作与发展是其他国家或地区衡量是否与台湾地区进一步发展自由贸易的重要指标。如果ECFA终止,台湾地区恐怕更难以参与到区域经济合作当中,经济边缘化的风险也会大幅提升,民间的投资也可能会外移,同时,台湾地区相较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在大陆市场的相对经贸优势也会丧失。
各方都在关注蔡英文第二任期两岸贸易还能走多远
ECFA是否存续,不仅是两岸关系的重要风向标,同时也是台湾地区民间投资与经济的晴雨表。民进党当局对ECFA存续的紧张程度,也侧面反映了两岸经贸关系深化发展的客观性。但是民进党在ECFA议题上的态度是过于现实的,它所主张的所谓“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的说法,其实是用来迷惑民意的。未来民进党能不能维持ECFA的正常延续、保持台湾业界和社会的福祉,光靠“变脸”的招术,靠瞒骗、靠制造恐惧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