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战尘埃落定,江启臣大胜郝龙斌。补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用一字形容莫过于“冷”,投票率仅有35.8%,江启臣谈话重申改革党的信心,却并未提及人民关心的发展愿景、与大陆关系等问题,现实与期待的落差也折射出当下两岸形势的严峻。
自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民进党一连串政治操作,从禁止口罩出口到武汉返台航班引发双方政治口水,两岸民间情绪的对立创历史新高。但遗憾的是,噤若寒蝉的国民党似乎无力或无意再扮演“刹车皮”的角色。
究其原因,蔡英文的大胜,让多数国民党人认为只有服膺所谓“主流民意”,才能扭转颓势。党主席选举阶段,国民党提出“终结买办文化”,以此洗刷“媚共”污名。然而,要以此来检视马英九时期追求和平的两岸路线,实则是掉进了民进党设定的陷阱里。退万步言,如果和平红利是要全民共享,首先要改变的不是国民党,而是台湾的社会制度,但这真的是“太阳花”或民进党的初衷吗?恐怕更多的则是“反中”操作下的衍生品而已。
连“九二共识”一时间都成了“原罪”。国民党与其向大陆喊话,更该思考为何100多年前为民族复兴建立的“国家”,今日沦为成为“台独”借壳上市的遮羞布与护身符?
现在,竟有人呼吁要重拾“两蒋”时期“亲美反共”的政策,此番言论更令人错愕。昔日“两蒋反共”,与大陆是制度之争,甚至提出的是“一国良制”,试问,如今再“反共”,是促统还是求“独”?至于“亲美”,比起蔡英文切香肠式的“渐进台独”路线,在华府全面遏制中国大陆的背景下,国民党何能争宠美国?
所以,国民党要改革,先要改变的是倒果为因的错误认知,若还是在对手设定的框架内做任何调整,不可能得到民意的认同与尊重。国民党人更应认识到,民意除了顺应,何尝不能引领?否则70年前,台湾“光复”之初为何全台张灯结彩,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再说30年前,追求“台湾独立”也并非主流,但民进党为何可以透过绵延推进的“去中”化教育、新的“国族打造”工程,实现统“独”力量的翻转?如果连是否拿掉中国二字都要思前想后,犹疑不决,即便未来国民党侥幸“执政”,也必将再度陷入马英九时代“父子骑驴”、进退失据的囧途。
今时今日,倘国民党无意追求“法理台独”、“正名制宪”,就应意识到30年来,两岸力量的消长从来都没有“维持现状”的静态选项。国民党如果对“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抱持信心,又何妨面对大陆、为民族复兴戮力以赴,用昔日孙中山“和平、奋斗救中国”的未竟理想连接两岸?若选择拿香跟拜,与“独”共舞,以己之短攻彼之长,那江启臣的“找回党的骄傲”不但是空话也是乱语。
本文摘编自台湾《旺报》、作者王剑为媒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