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岛内地方公职选举,国民党主打“经济牌”,一举攻下了15个县市的滩头。2020年“大选”,民进党主打“抗中保台”的“亡国感”,这帖毒药竟让蔡英文民调扶摇直上,她洋洋得意。一个“亡国感”,竟救了蔡英文四年的失政,这是台湾地区民主的吊诡。然而,冷飕飕的经济,哪来的热民调?“亡国感”虽救得了蔡英文,却救不了台湾经济,检视最近的经济数字已一目了然。
台“主计总处”最近上修台湾地区经济成长预测,从2.46%变成2.64%,宣称经济“稳健成长”。对于这样的“佳音”,学者专家多半表示存疑,认为从资本形成或存货变动看,行政部门的成长预测“很虚”。而民众和业者则对这个数字觉得“无感”:分明景气冰冷,街头商店餐厅纷纷关门,旅馆民宿门可罗雀,百货卖场冷冷清清,哪里感受得到经济“热灶”的温度?
若看看更多的经济相关数字,交叉比对,就更有助于厘清事实真相。先看台当局“国发会”四天前发布的景气灯号,已连续出现十个代表景气趋弱的“黄蓝灯”,且综合判断分数连3月下滑,目前仅剩18分,距离代表景气衰退的“蓝灯”仅2分之遥。再看台“经济部”公布的企业外销接单数字,到10月底为“连十二黑”,即连续12个月负成长。台“财政部”的进出口贸易统计则显示,出口是除了6、8两月微幅成长外,去年12月以来均是收黑,全年注定是负成长。
从这些数字看来,台湾经济丝毫嗅不出任何回温或热络的气味,而“主计总处”却选在此际上修成长率,莫非是为了“助选”刻意营造利多?我们不妨再看更多数据:一,今年前三季岛内“解散”的公司近三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三成;这样,看得出经济好转的迹象吗?二,今年前三季,上市公司的获利较去年同期下跌19%,创七年来最大衰退幅度;这项反差,能用台股指数上涨来粉饰吗?三,去年岛内民众平均每月经常性薪资为3万8千多元(新台币,下同),较2001年还低100多元;薪资倒退十八年,蔡当局却还自夸是“四小龙之首”,这种黑色谎言不可耻吗?
最讽刺的是,蔡当局近年虽然不断调高基本工资,但根据“主计总处”统计,岛内仍有300万人的月薪不到3万元。其中,有近五成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这些人也正是受到民进党炒作的“亡国感”影响最深的一群。经济学家早已指出,调高最低工资,对于提升整体民众的薪资帮助无多;创造更活络的经济,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然而,蔡当局这三年多的政策多数在强调“管制”、“重分配”和“补贴”,甚少有真正的创新。
我们分别来看:“管制性”的决策,例如“劳基法”一例一休的修恶,严重剥夺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弹性和民众勤劳工作的精神;“重分配式”的政策,例如大幅削减军公教年金,也因此削弱了社会中间阶层消费的意愿和能力;“补贴性”的政策,例如选举期间层出不穷的旅游补贴、农机补助、老农津贴等,都只有短期的政策效果,并将留下长期的财政恶果。
人民必须在经济体感与意识形态之间拔河,忘却自己生存的意义,这是台湾的悲哀。“亡国感”也许救得了蔡英文选情,却救不了台湾经济,那是另一轮沉沦。
来源: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