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 资料图
两岸关系发展呈现一种显著的怪象:两岸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大陆甚至是台湾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市场与力量,但两岸政治关系高度对立,特别是蔡当局还大搞“去中、离中、反中、抗中”的“台独”分裂活动。如何认识与看待这种违背学理的两岸政经严重背离现象,以及这一怪现象能够持续多久,确实令人深思,也值得深思。
自上世纪80年初两岸关系缓和后,两岸经贸关系获得长足发展,形成日益紧密的经济关系。2018年,两岸贸易总额突破2000亿美元,台商对大陆各类投资总额累计超过1000多亿美元,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进口市场与最大的外贸顺差来源地。然而,两岸关系发展则起伏不定,当前更是陷入严重的政治对立。尤其是蔡英文当局大搞“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在政治上挑衅大陆,对抗大陆,特别是不断修改或制订法律阻挠两岸关系发展。这就是说蔡当局是恩将仇报。大陆对台湾提供巨大的市场与许多政策优惠,台湾从大陆获得巨额经济利益,一年贸易顺差就达约1000亿美元,台湾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依靠大陆支撑。照理,台湾应该感恩大陆,台湾当局应当善待大陆,友善大陆,积极缓和与发展两岸关系,但现实则是蔡当局持续对抗大陆,抹黑大陆,攻击大陆,还不断挑战国家主权,在“台独”分裂道路上越走越远,将两岸关系逼上危险境地。
这一现象背离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上层建筑对经济的反作用。令人不解的是,两岸密切的经济关系并没有缓和两岸政治关系,反而两岸政治关系持续恶化。同时这一现象也背离了社会学的交往理论,即双方密切互动与交往理论上有助于增进双方情感与理解,增进相互认识,但两岸密切交流与交往似乎没有从根本上促进两岸的相互了解与认识,没有增进两岸的情感,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好感没有明显好转与改善甚至还有所恶化。
如何看待与解释这一怪现象?显然不同学者会有不同观点与认识。台湾一位学者竟然认为“这并非中国爱台湾,而是放弃与台湾经贸往来,对中国本身不利” (杨少强,“如果中国客户变国企,台湾能走的三条路”,台湾《商业周刊》,第1644期,2019年10月)。同时,他认为这种贸易结构是两岸比较优势决定的,贸易是双方互惠互利,“中国固是台湾重要的贸易伙伴,台湾对中国何尝不是?任何一方逆势而动,都遭会市场惩罚”,结论是:“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台湾仍有一定程度的不可取代性。这种‘非我不可’,是台湾最重要的保护伞”。这一观点只说对了一小点,目前两岸贸易结构是两岸比较优势决定的,贸易是互惠互利的。但大陆容许对台巨额贸易逆差的存在,容许两岸政经严重分离现象的存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还持续对台湾开放市场,提供诸多政策优惠,不是台湾有“不可取代性”,经济上“非台不可”,而是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认识与处理两岸问题的,展现了对台湾或台湾同胞的“独爱”与“厚爱”,因此采取了政经分离政策,并不会因为短期的两岸政治紧张关系或台湾当局的倒行逆施就惩罚台湾或台湾经济。当然还有大陆的两岸关系发展的底线思维,两岸问题还没有到采取断然措施或手段的时候。
外界关注的问题在于,这种两岸政经背离现象是否会长久持续?理论上,是不可持久与长期存在的。目前两岸关系发展的这一不正常现象是暂时性的,而非长远的,更不是永久性的。从未来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大陆不可能永远让不断从大陆获利却让台湾走上“反中”与“去中”的“台独”政治发展之路。日前大陆暂停47个省市居民赴台自由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政治信号。特别是台湾当局一旦在两岸关系上触及政治红线,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就会发生,大陆就不会再容忍这一现象的存在,必然会采取包括经济、政治与军事等各种措施,制止“台独”冒险行动,以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对此,台湾当局与台湾民众都必须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做出理性与智慧的选择,否则会付出沉重的政治与经济代价。(作者 王建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