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施政害人不浅
民进党处理不了两岸关系并不令人意外,但内部施政也是一团糟。这也并不意外,台湾的经济利益、前途福祉系于两岸关系,两岸关系不好,台湾方方面面受影响。更深一层说,民进党的“反中”底色,基于其非理性的民粹思维,这种思维适合骗选票,却绝不适用于治理和建设。
为了远离大陆,民进党大搞经济“新南向”,结果3年来,碰壁连连,折戟沉沙。好在大陆不跟民进党一般见识,依然大力支持两岸交流,不断为台商台胞推出优惠政策,两岸经贸交往因而依然保持顺畅。但岛内旅游业却不可避免地成了民进党两岸政策的牺牲品,只因大陆民众反感民进党,赴台旅游人数一度呈断崖式大跌。而台当局的“旅游新南向”政策,因为违背规律,缘木求鱼,根本阻止不了岛内游览车停驶、旅馆歇业的骨牌效应。
台当局另一主打政策“一例一休”同样是民粹导向。民进党称此政策将给劳工更多休息时间,大饼画得倒是颇有人文关怀色彩,但台湾多数产业的附加值本来就低,“一例一休”注定因噎废食,最后是企业主利润减少,劳工不加班赚不到钱,连物价都跟着上涨的“三输”局面。
更典型的是民进党的“非核”政策。核能是台湾当前最实际的选择,民进党却将已建好的第四核电站彻底废掉。结果是绿能发电成长乏力,火电全开让空污飙升,岛内电力备转容量长期在生死线上晃荡,引发数十年不遇的全台大停电。民进党选前拍胸脯保证“不会缺电”,结果却是不得不重启核一、核二电站机组而仍然缺电,电价更是节节高升。民进党的“非核”政策,说穿了就是为反而反、欺人自欺的把戏罢了。
民进党唯一“卓有成效”的工作是“政治清算”。斗国民党,斗统派,斗军公教,斗蓝色媒体,斗两岸交流,结果是“绿色恐怖”无处不在,台湾社会裂痕加深。作为选举型政党,民进党一贯从对立中寻找机会,从仇恨里汲取养分,分化族群、挑动仇恨、炒作悲情是他们不变的行为模式,满满的负能量,则由台湾社会被迫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