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苏贞昌走马上任,赖清德正式离开坐了一年多的行政机构负责人的位置。赖清德上台之时曾被外界寄予厚望——民进党的未来之星、民调支持率高的台南市长、有当局与“地方”行政经验,但一年多下来再次证明行政机构负责人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带着“九合一”选举惨败的政绩,赖清德不得不黯然离场。
从2017年9月8日到2019年1月13日,赖清德干了哪些事?又该给他打几分?台湾媒体《联合报》近日作了梳理。
新官上任:翻前任的案与干“院长”的事
2017年9月,刚上任的赖清德决定为2018年军公教人员加薪3%,期待以此带动企业加薪拉动岛内消费,而上次军公教加薪还是在2011年。就在两个月前,赖清德的前任林全在考量岛内经济指标及财政状况后,决定第二年军公教不调薪。赖清德翻了前任的案,一时间拉升了他在岛内的人气。
有政治明星光环加持,不少媒体好奇他与老板蔡英文的关系会不会出现问题。从那时起,岛内就有了民进党“两个太阳”之说。对此,新官上任的赖清德在立法机关质询时称“两个太阳”是媒体的称呼。他说与蔡英文间的沟通没有问题,“我并不希望担任强势‘院长’,我会当一个称职‘院长’。”在被问及2020年的打算时,赖清德表示只想把政务工作做好,想其他事情时间还早。
那个时候的赖清德,一副要大展拳脚的架势,意气风发。
蜜月结束:“一例一休”与“功德说”
与所有岛内行政机构负责人一样,蜜月的时间总是很短。在一线施政,总会得罪人。毕竟,不可能件件都是给军公教加薪这样的美事。
在处理规范劳工与企业主关系的“一例一休”问题时,赖清德把双方都得罪了。为了改进多方诟病的林全版“一例一休”,赖清德提出松绑之前的“七休一(一周必须休一天)”规定,连续上班天数不再是上限6天,只要劳工同意最多可连上12天班。可问题又出现了,企业主认为,劳工上班时间增加了,企业付出的成本也要增加;劳工更不领情,认为允许连上12天班很不人道。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赖清德。在资源蛋糕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劳方拿得多资方就要少,反之亦然,赖清德只能在多与少之间艰难微调。
还有就是赖清德的“功德说”。也是在2017年,他在出席活动中勉励月薪3万新台币的照服员(照顾服务人员),“要想自己在做功德”。他的原意是希望这些辛苦工作的服务人员不要嫌工资低,但这种说法引发网友“不食肉糜”的感叹。之后,赖清德又说消防队员为民众捕蜂捉蛇是在“做功德”,更被青年团体称他是“赖功德”,连行政机构也被网友改成了“功德院”。
从那时起,赖清德的民意支持率开始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