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委员”陈师孟坚持调查北检“讽扁行动剧”一案,因当事人以其立场不中立向“监院”申请他“回避”;“监院”纪律委员会最近做出了要求陈师孟回避调查的决议。陈师孟并不因此罢休,声称他要另外调查当年特侦组以“安亚专案”将“国安会”秘书长邱义仁以涉贪起诉一案,追查特侦组是否违反侦查不公开及滥权起诉。
陈师孟、吴音宁、潘文忠、吴茂昆
陈师孟出任监委后,争议不断,除了扬言将专打“办绿不办蓝”的法官,一切行事以为陈水扁“讨公道”为原则。他就任半年来,除了把“监委”变成了“党派打手”的角色,更向司法官挥舞大刀文攻武吓,完全不把法治和体制界线放在眼里。蔡英文提名陈师孟出任“监委”,完全是一场灾难,不仅牺牲了公务员的独立,破坏了人民对民主的信任,仅满足了蔡英文取悦“独派”的目的。试问:这一切混乱的代价,真划得来吗?
陈师孟只是案例之一,放眼蔡当局因用人不当而弄得舆论沸腾,事例比比皆是。例如,陈金德以高雄市副市长空降中油公司董事长,引咎辞职后不久被送往宜兰代理县长,仿佛此人多么英明干练。但陈金德却凭恃高层宠信,在地方一味蛮干俨若土皇帝,搞得宜兰县民兴味索然。再如前后两任“教育部长”潘文忠与吴茂昆,两人的任命都不是为了发展教育,而是为了执行民进党“去中”政策而来,修课纲、去文言和“拔管”才是主要任务。两年恶斗下来,只见大学教师纷纷出走,高中、大学生大举西进,这正是用人偏执种下的恶果。
相形之下,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农总经理吴音宁事件,则又是另一类型的用人偏执。持平而论,从吴音宁的表现看,她并非像陈师孟那种充满政治及党派偏见的人,也不像陈金德那样抱着权力便横行无阻;更不像潘文忠、吴茂昆那样,是“去中”、排除异己理念的奉行者。吴音宁的问题,在民进党使用了不当的手段抢得这个职位,而吴音宁的稚嫩表现,却难以匹配这个复杂的农业商战环境。更严重的是,民进党将吴音宁的职务保卫战当成了与柯文哲在市长选举缠斗的前哨战,吴音宁即变成了双方攻防的武器。吴音宁既然成了战争滩头堡,蔡又下令党政部门倾巢支援,她的去留也就失去了理性选择的可能,她本人也失去自主决定的机会。
对于蔡英文的用人,人们困惑的问题有三:其一,近一年来,当局用错人的机率似乎越来越高;其二,蔡英文对于民间舆意的感受越来越迟钝,甚至流于严重偏听;其三,为了遮饰用人的错误,当局进而不得不极力维护其不当的行事,终致干扰社会正常价值,纷纷扰扰不断。
仔细观察,近半年来台湾社会的风风雨雨,多半围绕在这类用人失当导致行事偏差的议题上。例如,陈师孟年初出任“监委”后,陈水扁在外的言行即更有恃无恐,反而是“监委”形象遭到拖累,司法官则咸表不满。同一时间,“教育部”从“卡管”到“拔管”,葬送了两名“教育部长”却说不出任何道理;此举从未为蔡当局赚得任何正当性、遑论掌声。吴音宁的争议起于春节休市太长导致果蔬无法上市,事关农民权益,难谓是政治嫁祸;但如今扯上蓝绿及“柯黑”选战攻防,更劳驾蔡英文动员全体党政护航,这笔糊涂帐就更扯不清了。
事实上,蔡英文用人任事英明睿智与否,民众未必均能精准判断。但诸如上述列举的种种事例,不仅到了社会沸沸扬扬的地步,甚至乌烟瘴气遮蔽了台湾天空,蔡当局却不知适时适度收拾残局,还要硬拗到底,这才是招惹民怨的最大因素。用人偏执偏听,比行政怠惰更可怕,由此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