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称:
美国不会支持台湾越过“红线”
当地时间1月9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所谓“台湾旅行法”草案,这一法案允许并鼓吹“美台”之间实现所有层级官员的“互访”。
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对此表示:“中方再次强调,有关法案严重违反‘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原则,干涉了中国内政。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慎重处理台湾问题,不要与台湾进行任何官方往来和接触,不得向‘台独’势力发出任何错误的信号。希望美国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中美关系大局以及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也是在1月11日,在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举办的研讨会现场,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Michael A. Szonyi)就此事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他看来,所谓“台湾旅行法”草案,尚不值得中国大陆过度担忧。
宋怡明认为,暂时不必过于担心所谓“台湾旅行法”原因有二:一是这一草案尚需得到美国参议院批准,并需要美国总统签署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法案,该草案最终能不能通过还是个问题;二是这一草案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草案所覆盖的美国和台湾相关各层级官员,互相之间的联系渠道早已有之。即使这一草案最终通过,也不会让美国与台湾之间的沟通出现很大变化。
宋怡明表示,“当然可以理解,中国大陆会对此表示关切”,但在实际层面上不必太在意。
国际上有舆论揣测,所谓“台湾旅行法”草案的出台,是不是继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通电话以后,特朗普政府又一次准备拿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上做文章。宋怡明对此也不以为然。他表示,草案反映的只是美国国会中的一些声音,“目前和特朗普总统还没有任何关系”。宋怡明说,就他个人了解到的信息,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与蔡英文通了电话,“那是因为那时他还不太理解中美关系的历史和两国关系的复杂性”。而现在,特朗普已经在这两个方面都“学会了很多”。虽然宋怡明说他无法预测特朗普日后对上述法案草案作何反应,但不应该“把后来发生的事情和之前发生的事情理解为有密切关系”。他认为,特朗普对这一草案的任何反应,与他当初和蔡英文通电话“基本上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