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看第二个原因:选不出好的人选。在文化上,台湾选民很容易受民粹话题鼓动,往往被偏激的、短期的议题所导引决定,而不能从长线的、宏观的角度,理性地思考候选人的能力、政见。台湾在单一首长选举採取的是“相对多数决”的选举制度,使得“少数当选”成为可能,这令参选者最大的挑战不只是来自于对手政党,更是来自同阵营的分裂参选。选民被“弃保效应”绑架,不敢票投自己认为“最好的候选人”,只敢“打保守牌”,选“当选机会最高的”,以防止“自己最讨厌的人当选”,导致“选贤与能”的功能被削弱。
不管是以上哪一种原因,当前要务,就是要如何走出这个让台湾沉沦的恶性循环。对政治菁英言,要从过去领导者的失败经验学得教训,短线的选举固然重要,但为了短线的选举,轻诺许多不该承诺或做不到的承诺,其结果只能陷入和蔡英文一样的“发夹弯困境”,就算选上领导人,坐上高位也难以施为。
更关键的还是选民自己,在这个微权力、政治人物承诺不能轻信的时代里,选民的自觉与智慧,就显得更加重要。台湾一直选不出适任的领导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因为选民一直把选票投给了不适任的领导人之故。
当领导人不断失败,台湾陷困,要力挽狂澜,就必须仰赖真正觉醒的选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