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民进党当局近日以“立法院”多数优势强行通过“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台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上台后,在推动“促转条例”方面可谓不遗余力。用岛内专家的话说,民进党此举看似满嘴正义与道德,其实“寡人有疾”不足为外人道也。其心思有三:政治上打压政敌中国国民党,文化上“去中国化”,同时挽救自己下滑的民调。能一举三得是好事,可怕就怕“机关算尽太聪明”。
剪除异己
“促转条例”可以看做是为国民党量身打造的“囚衣”。
此次“条例”中明文规定,事务主管机关为台“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隶属台行政机构,并执行开放政治档案、清除“威权象征”、还原历史真相、处理不当党产等所谓“转型正义”事务,“条例”由蔡英文公告后即实施。
此前台“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成立后,国民党遭到了一系列近似抄家灭党的对待,不仅各党部大楼屡遭查封,党工的薪水也迟迟发不出。如今“促转条例”再来踩上一脚,除了可以丑化国民党治台历史,国民党方面评估,冲击与影响范围可能远超此前的追查党产。
对国民党冲击最大的应属“开放政治档案”。国民党党史馆的某些机密资料一旦被“充公”,嗜血的民进党肯定不会错过从中寻找蛛丝马迹的机会。结局不外乎是翻出一本历史旧账,揪住国民党呶呶不休。
对此国民党心知肚明,在拟定方案应对的同时,痛批台当局只是借“转型正义”之名,来进行实质的政治追杀。
首鼠两端
除了中国国民党,第二受冲击的是岛内民众。
“促转条例”明确要处理公共场所的“威权象征”,因此台北“中正纪念堂”、全台的蒋介石铜像首当其冲。外界质疑,是否含有“蒋介石”元素的校名、路名甚至流通货币都要改掉?别忘了,全台共有196条中正路(街)、30所以蒋介石为名的学校、88亿枚印有蒋介石头像的硬币。更名甚至重铸,无疑会给民众带来巨大不便。
许多名为“蒋介石”学校的校友,对此大感不平。前马英九办公室副秘书长罗智强痛批,民进党要用意识形态清算“前朝”是民进党的事,凭什么剥夺掉他们怀念母校的童年记忆、青年回忆?
真要一一更改,会是项劳民伤财的大工程。看到引发不小民怨,多位当局人士出来灭火说,“没有这回事,这是在制造对立”、“言之过早的恶意扭曲”云云。但有蓝营人士踢爆,民进党中常会在2007年2月就通过类似“更改”决议。敢说不敢当,凸显绿营在这个问题上首鼠两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