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张雯雯】继高等教育全面落后大陆后,台湾一直引以为傲的职业教育也被大陆甩在身后,这让岛内十分焦虑。
台湾《中国时报》19日列出近几年两岸在国际技能竞赛上的成绩对比:今年的国际技能竞赛,台湾拿了4金1银5铜27优胜;自1999年至今共参加10次比赛,单以金银铜奖牌数来看,有3次比今年差。再看大陆,2011年1银、2013年1银3铜13优胜、2015年4金6银3铜12优胜,今年第四次参赛更是一举拿到15金7银8铜,“不要说台湾惊讶,西方工业大国都吓坏了”。前“教育部次长”、南华大学校长林聪明18日在一场研讨会上说,今年国际技能竞赛台湾只拿到10枚奖牌,过去远远落后的大陆却拿30枚,台技职生表现一落千丈。他点出台湾面临的“五大警讯”,包括学生语言能力、创意发想、实作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及证照与产业需求无法结合,“技职教育存在很大问题”。
所谓国际技能竞赛涵盖多个项目,包括运输物流、建筑工艺、制造和工程技术、艺术创作与时装、信息与通信技术、社会与私人服务等,可以说涵盖了软实力、巧实力到硬实力。过去台湾经济奇迹主要就是靠技职教育。4年前,岛内还拿下全球第二的好名次,这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新北高工校长林恭煌直言,“不是选手努力不够,是大陆更有系统培植”。他进一步表示,大陆规划了一系列选手培训、选拔方式等,台湾则是临时征召;加上比赛两年一次,培训有断层。而且大陆是多个选手共同培训,赛前找最稳健的人参赛,台湾则在半年前就确定选手,缺乏同侪竞争激励,心理素质较弱,但如果培训人数多就得多花钱。基隆商工校长陈明印认为,早期台湾能拿那么多奖,是因为实作扎实,一周上课5天半有2天半是实作,但后来重视升学,加上高职生拼国文和英语等,且有高达八成以上学生是为了升学而非就业。《中国时报》19日同时提到,早在10年前大陆就已启动号称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改革,把职业教育融入区域产业发展计划中。随着大陆力推 “一带一路”以及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技职教育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谈到两岸技职生表现差距拉大时,台企业界相当感慨。“工总”秘书长蔡练生说,刚从成都参加工业设计大赛回来,感觉大陆技职生每年都在进步,尤其是在观念与态度上。而台湾呢,专科都去改制科技大学,学生毕业后都想当白领,不想进工厂做蓝领,这也是“缺工”的原因。在两岸都有厂房的宏正自动科技全球人资中心资深协理王安伦也有同感。她说,内部助理工程师、技术员很多都是技职体系的,感觉素质在下降,往往做10个月、1年就离开,“经验无法传承是一大问题”。反观大陆各省都有针对特色产业设立的技职学校,像陕西有矿冶工程、桥梁工程,江苏有烧窑技术等学校,另外大陆学生的英文训练、中文底子也都比台湾强。
有岛内媒体称,“我们也心知肚明,台湾的基础实力正在下降”。尤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台湾因为意识形态纠结于内政“外交”,没有多余能量拼经济,技职生又能有何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