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两岸关系的人都会注意到台湾年轻世代“台独”倾向比较高的现象,有人称这些年轻人是“天然独”,好像说这些人是生下来就具有“台独”基因。可是,稍微了解状况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台湾“去中国化”政策的产物,如实地说,应该叫做“人工独”,而不是“天然独”。
台湾的“去中国化”政策始自李登辉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时期。1996年李登辉进入他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第二任期,经由“直接选举”当选的他,自认为权位已经稳固,开始流露出崇拜日本,认同日本殖民的内心世界,同时启动“去中国化”的作为。包括宣扬具有“台独”意涵的所谓“台湾主体性”论述,以及宣布两岸经贸往来要“戒急用忍”,反对以大陆作为腹地,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要让台湾的经济发展和大陆脱钩。甚至于私下资助民进党,壮大“台独”势力。
陈水扁于2000年当上了台湾地区的领导人。民进党执政下,台当局“去中国化”的动作变本加厉,包括修改台湾中、小学的教科书,加入了许多“媚日反中”的元素,从学校教育开始“独化”台湾的年轻世代。
2008年到2016年期间,虽然是国民党的马英九担任台湾的领导人,但是,对于台湾教育环境的“独化”缺乏敏感度,没有及时采取“拨乱反正”的动作。等到他第二任期想要调整台湾偏“独”的教科书内容时,已经力不从心、无力回天了。
去年民进党的蔡英文上台后,嘴巴上虽然说她有善意和诚意改善两岸关系,手底下可是“文化台独”的动作绵绵不绝。包括废止马英九要调整教科书内容的计划,停止祭祀轩辕黄帝的典礼,制定稀释普通话的“国家语言法”,以及删减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比例等等。同时,拒绝接受“九二共识”,推动“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经济体”的“新南向政策”。
在前述这些“去中国化”政策塑造的环境中成长受教的台湾年轻人,的确很容易被蒙蔽误导,因而忽视海峡两岸血缘、文化的连结,并且用“妖魔化”的视角来看待大陆,无视于大陆的成长进步和两岸综合实力的明显消长,更不关心大陆各方面实力不断增长的事实。那么,这种情况是否会不断扩大延伸呢?今年夏天以来的一些迹象显示,“天然独”的走势应该已经触顶转衰了。
自从蔡英文去年5月上台之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导致两岸制度化交往机制停摆,持续8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和成果受到严重冲击。
2016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公开提出大陆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