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海峡漫话  >> 正文

台教授庞建国:台湾的“天然独”源于对大陆的无知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台湾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关心两岸关系的人都会注意到台湾年轻世代“台独”倾向比较高的现象,有人称这些年轻人是“天然独”,好像说这些人是生下来就具有“台独”基因。可是,稍微了解状况的人都知道,这其实是台湾“去中国化”政策的产物,如实地说,应该叫做“人工独”,而不是“天然独”。

  台湾的“去中国化”政策始自李登辉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时期。1996年李登辉进入他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第二任期,经由“直接选举”当选的他,自认为权位已经稳固,开始流露出崇拜日本,认同日本殖民的内心世界,同时启动“去中国化”的作为。包括宣扬具有“台独”意涵的所谓“台湾主体性”论述,以及宣布两岸经贸往来要“戒急用忍”,反对以大陆作为腹地,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要让台湾的经济发展和大陆脱钩。甚至于私下资助民进党,壮大“台独”势力。

  陈水扁于2000年当上了台湾地区的领导人。民进党执政下,台当局“去中国化”的动作变本加厉,包括修改台湾中、小学的教科书,加入了许多“媚日反中”的元素,从学校教育开始“独化”台湾的年轻世代。

  2008年到2016年期间,虽然是国民党的马英九担任台湾的领导人,但是,对于台湾教育环境的“独化”缺乏敏感度,没有及时采取“拨乱反正”的动作。等到他第二任期想要调整台湾偏“独”的教科书内容时,已经力不从心、无力回天了。

  去年民进党的蔡英文上台后,嘴巴上虽然说她有善意和诚意改善两岸关系,手底下可是“文化台独”的动作绵绵不绝。包括废止马英九要调整教科书内容的计划,停止祭祀轩辕黄帝的典礼,制定稀释普通话的“国家语言法”,以及删减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比例等等。同时,拒绝接受“九二共识”,推动“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经济体”的“新南向政策”。

  在前述这些“去中国化”政策塑造的环境中成长受教的台湾年轻人,的确很容易被蒙蔽误导,因而忽视海峡两岸血缘、文化的连结,并且用“妖魔化”的视角来看待大陆,无视于大陆的成长进步和两岸综合实力的明显消长,更不关心大陆各方面实力不断增长的事实。那么,这种情况是否会不断扩大延伸呢?今年夏天以来的一些迹象显示,“天然独”的走势应该已经触顶转衰了。

  自从蔡英文去年5月上台之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导致两岸制度化交往机制停摆,持续8年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良好势头和成果受到严重冲击。

  2016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公开提出大陆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台南教科书欲推翻《开罗宣言》 遭批:荼毒学生,意在“台独”

“台独”分子质疑《开罗宣言》的正当性,台南市教育局自行研拟内容,甚至拟将修正后的课文以公文方式作为补充教材。有岛内媒体批评说,绿营为强化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的论述,竭力修改历史教科书,目的不仅是追求“去中国化”、去中华文化,更要塑造“台湾不属于中华民国”的语境,以此营造所谓“台独”空间,最终荼毒学生。   台南自行修改教科书   据《中国...

《开罗宣言》遭质疑?台作家:“台独”打脸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南市议员李文正、前台湾中兴大学企管系副教授沈建德日前质疑所谓的教科书“误用”《开罗宣言》,如此为大陆主张的一中原则提供法律基础与“犯台”口实。对此,岛内民国史作家王丰评论,“台独”人士不服气历史是可笑与无知的,他们打脸《开罗宣言》,...

港媒:历史潮流面前,“台独”没有出路

香港《大公报》今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大陆不仅有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决心,更具备雄厚的实力。而这实力来自于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形成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决定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在这一历史大潮流和大趋势面前,任何形式的“台独”主张都是苍白的,也是没有出路的。   评论摘编如下...

张志军:“台独”势力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大现实威胁

10月28日,“两岸关系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研讨会上致辞。 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两岸关系30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两岸关系30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28日在上海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10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中央台...

张志军:“台独”势力是最大现实威胁

新华社10月28日电两岸关系30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28日在上海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10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开幕式上致辞强调,两岸交流30年融洽了同胞情感,增进了同胞福祉,凝聚了两岸民意,形成了支撑和推动两岸关系向前迈进的强大力量。   张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