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统”声音有其存在的哲理
“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两种追求国家统一手段其实是一对密不可分的矛盾体。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如果没有“武力”作为后盾与保障,和平统一的难度更大甚至可能面临错失统一的风险。同样的,如果没有“和平”作为积累,即使武力统一也会付出难以承受的社会成本与代价。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战争关乎国家的立国与建国,关乎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从军人的使命角度而言,“守土有责”、“忘战必危”,不思打仗、不会打仗的军人肯定不是一名合格的军人。所以当前部分解放军退役将领发表一些“武统”的声音也就不必大惊小怪。况且从相关民调来看,要扭转台湾民众的“统独”认同,战争压力的传导仍然十分必要。
美国杜克大学与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2015年共同执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如果“台海有事”,“美国宣布会出兵,而大陆宣布放弃使用武力”,支持“台独”的台湾民众有80%,但如果把前提改成“美国不出兵,大陆不排除用武力”,同样的调查样本得到的答案是“支持‘台独’的比例只剩14%”。由此可见,维护国家统一的“利剑”虽然不一定要成天摆弄,但是一定要高悬在“台独”分子的头顶。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断了“台独”分子的念想,才能认清台湾不可能“独立”的现实。
当然,从国家整体对台战略的角度而言,“武统”并非当前首选,大陆暂时还不会放弃和平统一的努力。这在2017年对台工作会议精神中可以清楚看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充满自信,充满耐心,充满定力,未来只要“决定两岸关系最终走向的祖国大陆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应该会水到渠成。
(田苇杭,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副研究员,海外网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