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最近频频强调拼经济,其蓝图是“行政院”的“扩大内需加强投资台湾计划”,涵盖轨道、绿能、水环境、数位四大项,内容包山包海,投资规模达到一兆元(新台币,下同)。台湾《联合报》10日对此发表社论说:正在台当局财政困窘又大砍军公教劳年金之际,这项兆元计划的手笔,不免让民众感到突兀。拼经济当然是好事,但若只是胡乱撒钱,拼不出成绩,恐将债留子孙。
先看这一兆元怎么花。首先是交通建设,轨道部分的两铁整合、高架或地下化、东铁南回双轨、轻轨捷运等,再加上公路建设,估计四千亿的规模。绿能部分将耗资四千多亿元。水环境改造则预列六百多亿元。数位建设则斥资两千多亿元。
问题是这一兆元钱在哪里?台湾“国发会”主委陈添枝说“没问题”,过去两年税收超征,让台当局举债空间大增八千亿元,打算以“特别预算”方式筹钱,举债不是问题。
无论名为“加强投资台湾”或“前瞻基础建设”,包装内容都是扩大公共建设,然而,建设的前提都要有必要性及合理性,才能带动永续的正循环。而目前蔡当局的兆元建设计划,外界认为口号响亮,但实质内容不详,连投资经费也极粗略。尤其,许多项目仍眉目未清,却已引发“地方诸侯”抢钱大战:许多县市要铁路地下化,高铁要南延屏东,东部要北宜直铁,台中要山手线,基隆要捷运……。问题是,这些都是迫切需要的吗?还有,谁该先做?
这一兆元究竟该怎么花,是台当局主导,还是任令各地抢钱,目前一团混乱。“国发会”宣称,台当局将根据台当局领导人理念编制“发展计划”,及为期4年的“中程施政计划”,来主导这些经建。这样的说法,理论上正确;但以台湾的政治环境,正常的思考往往却未必行得通。以近廿年的经验观察,只见“地方”绑架台当局,派系拉扯施政,缺乏正当性的建设则堂皇获准上路。例如,十年来多次评估皆认为“不宜兴建”的北宜直铁,却在这次“投资台湾”中高居领先群。看来,只要声音大,重大计划的优先顺序便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