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刊文指出,民进党执政后台日关系升温,日本决定将“公益财团法人交流协会”(Japan Interchange Association)更名为 “公益财团法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Japan-Taiwan Exchange Association),蔡英文政府视为外交突破,雀跃万分。然而,这正是蔡政府另一件国王新衣,把“面子”置于“里子”之上,为了争得“名”,却不惜伤害“实”,其结果是把台湾置于内部民意沸腾、外部祸患潜伏的双重火线。
长期以来日本对民进党的亲善度大于对国民党,近年更集中投射在蔡英文身上。蔡英文参选总统时,日本毫不避讳表现出对民进党与蔡英文的支持。去年蔡英文访日,首相安倍晋三胞弟岸信夫全程陪同蔡英文访问安倍故乡,传说安倍还秘会了蔡英文。日方刻意凸显和蔡英文与民进党的“一家亲”亲善和礼遇,让蔡英文备感尊荣。
然而,这样的“尊荣”,如果不能落实在对台湾人民的实质利益上,就只是过眼烟花式的虚荣。在冲之鸟礁主权与渔权争议以及日本311核灾地区食品进口,这台日两大纠葛问题上,台湾民众看到的却是日方的寸步不让,甚至步步进逼的霸道强横。
日本给了蔡英文“虚荣”,却要从台湾人民手上拿到渔权与食安的“实益”。这些作为,都激怒了台湾人民。于蔡英文,成了她雪崩式民调的重力加速机;于台日情谊也开始出现了负面化趋向,最近一份亲绿智库民调显示,台湾社会亲日民意大跌,已被亲陆民意超越,理由无他,因为日本的强横,让台湾人民感到屈辱,觉得台湾沦为日本的“外交刍狗”,当然民间对日本不满的声音就响彻云霄。
这正是蔡英文对日外交过度软弱带来的反效果。这种“欲亲反疏”,对照马时期的对日关系,就会发现更大的反差现象。在马时代,台湾和日本之间冲突火花不曾休止,尤其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更是经常剑拔弩张,但在紧张的对峙下,对日关系反而大幅开展,《台日渔业协议》的签署,一举解决了包括钓鱼台海域在内悬宕长达16年未决的渔权纠纷,让台湾渔民可以在广达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安心作业,这不是“虚荣”,而是“实益”。
在民间情感上,台湾和日本更攀上历史高点。日本发生311地震,台当局与台湾人民捐助至少200亿日圆,居世界第一,且超过有捐款的其他93个国家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