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岛内政局呈现三大特点
作者 杨平
2016年台湾岛内政局形势跌宕起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政治力量急剧消涨,政局发展让人目不暇接,归纳起来,呈现出三大特点:
民进党“强势不强”,开局不顺发展势头受阻。
年初“二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胜,蔡英文当选,实现第三次政党轮替;“立委”选举获稳定过半多数,牢牢掌握“立法院”主导权,加之2014年县市长选举的大胜,该党优势明显,呈现出从未有过的“一党独大”新局面。然而,民进党“强势不强”,未能把握住大好机会,开局不顺,上台半年多来,施政荒腔走板、问题丛生,政绩乏善可陈,发展势头受到有力遏制。
该党意识形态作祟,重政治轻民生,放着诸多攸关经济民生的重大法案不处理,却打着“转型正义”的幌子,大搞“去中国化”,“台独”动作不断,蛮横通过“不当党产处理条例”,打压对手;如此拼政治轻民生,经济雪上加霜、持续低迷,高达六成的企业对当局作为表现不满。
该党“换位子就换脑袋”,政治诚信荡然无存,被讥讽为“发夹弯”当局:选前坚定“反核”,选后态度松动,被批自打耳光,违背党的核心价值;选前承诺10年电价不涨,选后变成不会大涨;力主的“实质周休二日”,转弯成“一例一休”,并强砍7天法定假日;强烈反对的“美猪”进口,为讨好美国转而有意开放。行政与立法部门各吹各的调,重大施政政策推动不力,提出的诸多攸关民生的重要政策无章法,年金改革、司法改革、能源转型、“转型正义”等不仅无起色,还加剧了社会纷扰、对立,引发巨大民怨;桃园机场淹水、雄风导弹“误射”事件一件接着一件,重创当局形象。
两岸关系的短板进一步暴露,蔡虽一再强调“维持现状”,却无具体举措,相反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政治基础尽失,双方关系难以为继,进入冷冻期,重创台观光等相关产业。
由于对蔡当局的表现强烈不满,民众多次走上街头游行抗议,蔡当局形象遭受重创,满意度一降再降,不满意度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