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众至台当局“行政院”表达抗议日本核灾食品输台的立场,要求重新召开公听会,一度与现场警方发生推挤。(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中国台湾网11月21日讯 针对蔡英文当局上台后的一系列媚日行为,台湾资深媒体人徐宗懋今日(21日)在台湾《中时电子报》发表《别再当山寨版日本人》一文表示,在台、日渔权谈判中,蔡当局撤回“海巡署”巡逻船,不再称呼冲之鸟为礁,但日本依然强硬如故。接着,蔡当局又要主动同意进口日本核灾地区食品,以换取日本的“外交”支持,然而日本只会得寸进尺。为何蔡当局如此卑躬屈膝呢?原因在于对日本无可救药的崇拜和自卑感,结果对日政策只会不断失败。
文章说,2年前曾在台湾热卖的电影《KANO》,很能说明绿色执政的心理弱点。在民进党肯定日本殖民统治的社会气氛中,不少年轻人竟也以曾经被日本人统治为荣,认为台湾从此走向现代文明。《KANO》90%是讲日语,而且吹捧八田与一(日本水利工程专家)兴建嘉南大圳的贡献,《KANO》球队代表日本统治下人民和睦共处的美好时光。此片在台湾大卖,同时被认为在日本也会大卖座。但事实却相反,《KANO》在日本票房不好,日本观众反应冷漠,大出“台独”意外!
为何如此呢?徐宗懋说,他问了一些日本友人,其中旅台日本作家本田善彦先生认为,电影跟真实的日本相差太远,很假!事实上,战后日本出过很多有关战前生活的电影,带着反省意识,呈现的社会生活都带着强烈压抑感。尤其是底层百姓更不离贫穷困苦的描述,譬如向邻居借钱、被势利眼的亲戚赶出门、远赴西伯利亚或满洲的兄弟们战死、警察街头凶恶地打人、军中学长对学弟棍棒交加打得头破血流,这类情节在电影里比比皆是。反映的是日本人民的痛苦和不快乐,从来没有看见像《KANO》说的像人间天堂下日本统治的社会。
文章说,至于日据台湾,1944年日本《朝日新闻》引用统计资料指出,1926年台湾汉人儿童就学率在28.48%,1935年是41.1%,根据类推,1931年大约在35%左右,也就是10个台湾汉人儿童中大约有6.5个没有上学。而且城市和乡村并不平均,像嘉南平原农村的失学率甚至10个里面会高达8至9个没有上学。
这意味着,嘉南平原佃农家庭儿童绝大部分没有受教育,属于赤贫状态。举目就是儿童们打赤脚、衣服破旧,只能吃番薯签、居住房屋简陋,男童做工、女童当人家童养媳,这就是嘉南平原的基本社会景观,这也是农民组合激烈抗争的原因。嘉南百姓们会感谢八田与一吗?当然不可能!对八田与一的感情只存在非常少数靠剥削贫农获利的富裕地主,说嘉南百姓感恩八田与一完全在造假历史。《KANO》表现的嘉南社会,源于自卑感下的想象,连日本人都觉得很假!
文章指出,嘉南百姓对《KANO》当然有感情,那是因为它证明了台湾人跟日本人有一样的能力,台湾棒球名将吴明捷是苗栗客家人,后来到日本发展,但战后拒绝入日本籍。一些网上的评论说看《KANO》会掉眼泪,也有一些说想吐,徐宗懋说,他看了好几个地方是笑起来,因为编导很明显在假装当日本人,却又装得不像,所以电影变成山寨版的日本片!问题是,日本人看本身国产日片就好,为何要看台湾人做的山寨版日片?
文章强调,这正是蔡当局对日政策的问题,对日本莫名的崇拜和自卑,老想把自己打扮成山寨版的日本人,自然遭到真正日本人的讪笑!如此,日本对台湾占尽便宜也就不奇怪了!(中国台湾网 李宁)
【背景资料】
《KANO》是台湾本土电影,2014年2月上映,意为“嘉农(嘉义农林学校棒球队)”。电影叙述1931年由日本人和台湾人共组的嘉农棒球队,在日本教练的带领下过关斩将、励志求胜的过程。该片在宣传词中强调“族群融合”、“找回台湾的美好年代”,虽然在台湾票房大胜,却引发是否媚日的尖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