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日报4日社论《蔡英文新政 屋漏真逢连夜雨》说,台湾3日一场大豪雨,进出台湾的门户桃园机场变水乡泽国,飞机无法起降,联外道路全淹,航厦停电一片漆黑,旅客无法进出,3万多人受困,是机场启用37年来最严重停摆。颜面尽“湿”、窘况百出,使“行政院长”林全大为光火,“交通部”要追究责任,成为蔡英文上台以来第一个大事件。
蔡英文新当局运作才十来天,这已不是首见危机。5月底台湾高温频破历史纪录,用电量屡创新高,偏偏核二厂二号机故障,供电吃紧,台电都做好重启核一厂准备,新任“经济部长”李世光也不敢保证绝不限电。供电危机直接冲击新当局急推2025年实现“非核家园”,届时绿能供电占20%的政策目标。
持平而论,新当局刚上台,应变不及能理解,机场设施如不够健全,是国民党执政时代就有,就难完全责怪民进党当局。但天灾年年有,维持基本民生系统顺畅运作是政府最基本职责。蔡当局危机当头,并未展现优于国民党当局的应变处理能力,反而一再发生“中央”与“地方”互推权责,无人承担责任的局面。
天灾难防,桃园豪雨和天热供电吃紧,是灾难处置的预演,因为更危险的台风季节还没到,最热的夏季也才开始。这些状况正好让新当局提前面对,做好准备。更麻烦的是,行政部门政务官频出状况,新当局穷于浇灭自家人点的火,遑论对新政推动凝聚共识。
举例说,“农委会”主委曹启鸿公开说“美猪那有能耐不开放”,印证蔡当局为交换台湾加入TPP,已和美方有开放美猪的默契,为此惹恼猪农,质疑民进党政策大转弯,是“亲美卖台”。“亲美”多数台湾人犹可接受,新当局为展现“亲日”,对马当局力主“冲之鸟是礁不是岛”的立场也转弯,护渔措施从硬变软,新当局也说是礁是岛要等联合国认定,因为冲击渔民捕鱼权,惹恼渔民。还有传闻指新当局将开放有辐射污染的日本食品进口,让民众不解,为何马当局能坚持守住底线,换人执政后完全挡不住,“这还是最坚持‘主权’的民进党当局应有作为吗?”这些疑虑,逼得林全3日宣布,不开放美猪和日本辐射食品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