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6月1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长期主张两岸路线转型的民进党新任“中国部主任”赵天麟,5月30日建议蔡英文主席“要有宽厚肩膀承担压力,建构公平又安全的擂台,让党内老中青不同世代好好辩证两岸政策与'中国路线',由青壮世代主导有意义的辩论”。 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郭正亮今天在该报撰文说,赵坦承“现在就凝聚共识做出结论,可能会付出代价,损失部分议员选举席次,但民进党往中间走,县市长选举席次会有斩获”,尤其是“中部以北疑虑民进党两岸政策的经济选民多”、“民进党大破大立,才是胜选方程式”。 赵在2月刚结束访美行程,表示美国认为蔡英文所提出的“台湾共识”只是程序、并未做出结论,仍然充满变数,美国并不放心这种不确定性。民进党如果无法提出两岸新论述,赵警告“恐怕我们所不乐见的2012年美国作为,会在2016年大选再看到一次”。至于苏贞昌主席在2014年所通过的“对中政策检讨纪要”,美国也认为“还没看到结论”。 面临六月“国会”风暴,与公民团体歧见将浮上台面。 笔者以为,赵天麟此时抛出党内两岸辩论,其实兼具长、中、短期的战略作用:长期是针对2016年“总统”大选,中期是针对11月县市长选举,短期则是试图藉由两岸辩论追求民进党的中道路线,避免民进党在山雨欲来的六月“国会”风暴中,再度重蹈3.18-4.10太阳花学运期间、苏贞昌主席“跟进两岸激进路线”的历史覆辙。 毕竟,从6月16日到7月4日连续三周,“立法院”将召开临时会,最晚在第三周(6.30-7.4)必将处理自由经济示范区特别条例+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民进党与公民团体的暧昧纠缠关系,势将面临无可避免的摊牌。 |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陈一新 【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22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在谈及“武统”和两岸关系的议题时,蔡英文宣称,处理两岸关系有三个关键,一是台湾地区领导人有没有坚定的意志,第二个是台当局有没有抗压的能力,第三是民众在这件事情上是否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