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通 >> 各地台胞风采  >> 正文

台青博士大陆追梦 透过“小孔”看到更大舞台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网常州8月5日电 题:台青博士大陆追梦 透过“小孔”看到更大舞台

  从原子到新材料,从台湾到常州。台青博士洪锦德将纳米介孔材料作为发展方向,在“小孔”里造出大梦想,更透过“小孔”看到大陆速度、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台青博士大陆追梦 透过“小孔”看到更大舞台。 苍凯 摄

  从原子到新材料

  洪锦德本科阶段学习原子专业,在硕士和博士阶段接触并开始了对新材料的深入研究。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实现了研究方向的转变,也让他结识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

  “虽然介孔材料的孔径在2纳米至50纳米之间,我却能直观地看到它的边界、排列,并让它最终落地到达应用端。”洪锦德说,无论是将空气分子“锁”在孔内,抑制热传导,解决蒸汽保温及热能传输中的痛点,还是将药物“锁”在孔内,观察药物在人体中反应的位置以准确锁定病灶,介孔材料在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也让他坚定了研究的方向。当2023年赵东元院士领衔的常州一元介孔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时,洪锦德成为该公司技术团队的首席科学家,开启了对于纳米介孔材料的深入探索及落地应用。

  从台湾到上海

  “跨过海峡,从台湾到上海,对我来说不仅是地理上的迁移,更是一段充满未知与期待的旅程。”2017年,洪锦德来到复旦大学加入赵东元院士团队,对他来说,在复旦大学工作、生活的经历让他对“血脉相通”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相比以往游历的地方,这里无论是语言、文化的相通,还是友善友爱的氛围都让我能迅速融入,同时没有负担地施展拳脚。”洪锦德说,他与大陆的同行们共同探索、共同成长,在这里,他不仅是研究者,也是学习者。大陆的发展远超他的想象,让他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广阔的舞台。

  “特别是在我的研究领域,大陆的快速发展为纳米介孔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洪锦德表示,大陆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为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使得他的研究能真正服务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海到常州

  2023年初,洪锦德跟随赵东元院士选择在常州进行介孔材料产业转化。洪锦德说:“常州是一座在新材料领域有着良好科技要素和产业基础的城市。在政府的助推下,不到一年时间,介孔氧化硅新结构生产线便在常州落地。”

  从“小孔”见到的一方天地不仅是介孔材料发展方向的前瞻与展望,更是那一片能帮助洪锦德实现理想的沃土。当被问及多年来在大陆奋斗的感受与对创业台青的建议时,洪锦德说:“我希望更多的台湾年轻人可以放下顾虑、把握机遇,来到大陆勇敢地感受、体验和融入,在这里实现人生梦想,寻找到他们渴望的天地。”(来源:中新网 作者 唐娟 苍凯)

相关新闻
穿旗装、学满语 台湾少数民族同胞领略满族民俗

中新社沈阳8月5日电 题:穿旗装、学满语 台湾少数民族同胞领略满族民俗   台青徐靖琪拿起一件水红色琵琶襟坎肩,这是她第一次尝试传统服饰,复杂的襟形与盘扣令她有些为难。研究一番后,她穿戴整齐、坐进婚轿,请朋友为自己拍照。   换上满族服装打卡合影的,还有徐靖琪的二十...

台青互助“登陆”:创业基地为何乐见“人去楼空”?

据中新网温州7月31日报道 “我们希望更多台湾青年能走进创业基地,和我们一起在浙江温州逐梦,但我们更鼓励他们走出创业基地,真正融入当地,找到自己的生活。”温台融合发展青年创业基地负责人潘柏铨是“登陆”台青,他表示,在今年暑假到来之前,创业基地已经“人去楼空”,而...

“90后”台青借力AI助南京企业扩大国际“朋友圈”

中新网南京7月29日电 题:“90后”台青借力AI助南京企业扩大国际“朋友圈”   大陆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发展。在南京定居的“90后”台湾青年高仕玮曾经一次次问自己,“如何借力AI,找到适合自己创业的细分领域?”如今,他在南京台湾青年创业学院落户,其与团队开发的AI外贸营销管...

台胞青年江西行:“终于见到了书里的滕王阁”

中新网南昌7月26日电 “今天终于见到了书里的滕王阁,见识到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登上赣江之畔的滕王阁,台青林彤说道,虽然在大陆读书已久,但却是第一次来到江西南昌,亲眼一睹课本里的滕王阁。 ▲7月26日,全国台联第二十一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江西分营成员正在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