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通 >> 各地对台交流  >> 正文

福建集智助推两岸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据中新网三明8月6日报道   4日,由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各民主党派福建省委会联合举办的“集智助推两岸融合·聚力赋能乡村振兴”两岸融合发展座谈会在三明市召开,邀请两岸高校专家学者、乡建乡创团队共同聚焦两岸融合、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集智聚力。

图为座谈会现场。雷朝良 摄

  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2018年至今,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范围从最初的人居环境整治、古建筑活化利用,逐步拓展到乡村振兴全领域。从2021年开始,福建省级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100个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安排2.22亿元,补助了444个项目。

  近年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持续扩面深化,从规划、设计、营造美丽乡村,到创意、营销,带动产业发展,一大批从事建筑、文创、农业、旅游等产业的台湾青年来到福建乡村追梦、筑梦、圆梦,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传统村落保护、完善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福建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乡村资源,在文化传承、风貌环境等方面与台湾相近,闽台乡村融合发展基础实、空间大、前景好。”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黄进发如是说。他指出,要突出先行先试、不断探索闽台融合发展新路径,汇聚智慧力量、共同培育闽台融合发展新动能,扩大交流交往、丰富拓展闽台融合发展新载体,不断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机遇。

  作为本次座谈会的主办单位之一,民革福建省委会近年来积极发挥对台资源优势,紧扣“乡村振兴”和“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两大重点任务,连续举办了“同心杯”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系列活动,推动创立了“长庆严选”、“干坑1662”、“寨下有李”等乡村农业公共品牌,以及红河谷山庄婚庆产业基地、光泽红茶城市会客厅、两岸红茶观光工厂等。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民革福建省委会主委夏先鹏表示,将持续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献计献策,共同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闽台乡建乡创作为推动两岸融合及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为两岸高校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以三明学院为例,该校是首批福建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学校,也是福建省第一所与台湾高校联合申报合作办学“4+0”项目的高校,先后与15所台湾高校建立姐妹校关系。三明学院累计引进台湾教师66人,为全省高校最多。

  福建理工大学校长韦建刚建议,为台籍师生参与乡建乡创、投身乡村振兴提供便利条件、创造更多机会,鼓励和吸引更多台胞来八闽大地发展,实现“乡建带乡创、乡创促乡建、乡建乡创并举”的良性循环。

  “各地方均深藏极富特色之人文风采、地景地貌、产业历史、工艺内涵,挖掘在地文化底蕴,形塑地方产业策略,透过地域、产业与优秀人才的多元结合,将可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及文化内涵提升。”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教授管幸生以台湾地方创生案例“三莺宴”为例,建议从建置人力资源、盘点地方特色、强化跨界合作三个方面推动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

  在推动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交流过程中,福建省住建厅历经探索、试点、扩面三个阶段。数据显示,福建全省累计引入146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504名台湾专才以陪护乡村的形式在闽就业创业,覆盖全省475个村庄、87%以上的县(市、区)。

  福建省住建厅总经济师苏友佺说,福建省有14000多个村庄,当前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乡村资源挖掘程度低、产业培育造血能力弱、历史文化保护开发难、乡村发展“千村一面”等问题仍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经验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

  座谈会期间,与会的部分民主党派、高校、乡镇与台湾乡建乡创团队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来自台湾“小馒头”团队的负责人曾芝颖与仙游县大济镇成功签约。于2018年首次参加闽台乡建乡创工作的曾芝颖表示,“从未想过在台北城市长大的自己,能在福建的乡村扎根,有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她相信,两岸的乡建乡创人才必能在福建这片热土发挥各自所长。

  座谈会举办地三明市是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近年来打造了一批乡建乡创样板,设立三明闽台乡建乡创合作交流中心,先后引进25个台湾团队,开展95个“陪伴式”服务项目,2个县(区)、3个村入选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三明市市长李春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迈进,努力为全国、全省探索更多试点经验,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中新网 记者 雷朝良)

相关新闻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小岗走上新起点

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看上去跟许多村落并无明显区别,稻田和养殖塘在炎炎夏日下闪闪发光。昔日18名“大包干”带头人中还有9位健在,年逾八旬的严金昌分外忙碌。他除了打理自家的农家乐,还要给来村里参观的各地客人做改革讲座。   严金昌说,这次三中全会对农业加大扶持力度,对三农特别重视,我们农村人觉得特别高兴。这样我们心里就吃了个“定...

五大金融专项行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国人民银行8月5日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实施五大专项行动以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   具体来看,五大专项行动分别为:金融保...

农民致富 乡村振兴

如今的中国,数字化、信息化已经融入中国乡村生活场景。 来源:政论片《阔步迈向网络强国》第2集 来源:光明网

两岸融合发展座谈会在三明举行

8月4日,以“集智助推两岸融合·聚力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两岸融合发展座谈会在三明市举行。副省长、台盟省委会主委江尔雄出席会议。 座谈会邀请近50位两岸高校专家学者、闽台乡建乡创团队成员,共同围绕两岸融合、乡村振兴等主题,展开交流研讨,并举行了闽台乡建乡创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为乡村全面振兴集智聚力,进一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

下乡寻乡愁 乡下有奔头——厦门“引客下乡”成效观察

8月3日,岛内游客乘坐刚开通的乡村观光巴士专线来到黄厝村观光旅游。 洪晨 摄 在古厝庭院打造而成的艺术空间里欣赏陶艺雕塑、漆扇手作,在文创空间里临摹丹青水墨,再到乡野小筑里围炉煮茶——8月3日上午,喷绘一新的两辆双层旅游巴士从厦门岛内核心路段鹭江道出发,载着近百名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