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通 >> 各地对台交流  >> 正文

穿旗装、学满语 台湾少数民族同胞领略满族民俗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社沈阳8月5日电 题:穿旗装、学满语 台湾少数民族同胞领略满族民俗

  台青徐靖琪拿起一件水红色琵琶襟坎肩,这是她第一次尝试传统服饰,复杂的襟形与盘扣令她有些为难。研究一番后,她穿戴整齐、坐进婚轿,请朋友为自己拍照。

  换上满族服装打卡合影的,还有徐靖琪的二十余位同行者,他们来自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参访团,其中包含阿美、排湾、泰雅、赛德克、布农等族群人士。4日走进沈阳市福陵满族民俗博物馆,参访团成员对其中展陈十分好奇。

  “之前在短视频中看到大陆年轻人扮成格格在古建前拍照,漂亮又有趣。”第一次来到大陆,徐靖琪将此行看作一次文化体验之旅。“不少在书上看到的知识变成眼前的现实,比如东北的炕,这种感觉很奇妙。”

8月4日,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参访团走进沈阳市福陵满族民俗博物馆。台湾青年徐靖琪打卡满族婚俗。张杨彬 摄

  福陵满族民俗博物馆位于沈阳市福陵社区,是一座建在居民家门口的社区博物馆,集中展现了满族的起源、服饰、婚俗、艺术、建筑等。社区负责人介绍,福陵社区居住着汉族、满族、回族、锡伯族等民族的居民,馆中收藏的《福陵觉尔察氏谱书》、那氏家谱、悠车等藏品都来自社区居民的捐赠。

  来自台中的尹芷妍是大陆古装剧的“粉丝”。“像《甄嬛传》《雍正王朝》《延禧攻略》,我都看过很多遍。”她细数记忆中的精彩情节,剧中的华美服饰和特色礼仪令她印象深刻。

  尹芷妍驻足在“索罗杆”前,这是满族传统民居的特色——院子的东南方立有祭祀用的“索罗杆”,又称“神杆”,上立乌鸦,向人们讲述着乌鸦救主的故事。“在博物馆中,我看到许多普通满族家庭的装潢陈列,从影视剧中走进现实,我进一步认识了这个古老的民族。”

  “波棱盖儿”“老疙瘩”“麻溜地”......台青黄品文向朋友们秀着新学的东北方言。在参观满族俚语展示区之前,他也没有想到,如今的东北方言中保存了不少满语词汇。

  作为历史爱好者,黄品文对清朝正史颇有了解。“除却王侯将相的历史风云,普通民众的故事也令人动容。”他提到,在社区建博物馆的形式令其眼前一亮,“博物馆中的很多藏品来自居民捐赠,这不仅是展现满族文化的一扇窗口,也凝结着当地居民的乡愁,把过去记录、传承下来。”

8月4日,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参访团走进沈阳市福陵满族民俗博物馆。参访团成员与由汉族、满族小朋友组成的“讲解小队”合影。张杨彬 摄

  当天的参观讲解由汉族、满族小朋友组成的“讲解小队”负责。“孩子们对自己当地的文化这么了解,我很钦佩他们。”台中市和平区白冷小学校长张玲娟与孩子家长互留了联系方式,并约定有机会要到白冷小学做客。“我希望两岸不同民族的同学能一起交流互动、载歌载舞,我想那会是一个特别美好的画面。”

  据介绍,本次活动由全国台联联络部指导,辽宁省台联主办,沈阳市台联等相关部门承办。(来源:中新网 作者 张杨彬)

相关新闻
台青互助“登陆”:创业基地为何乐见“人去楼空”?

据中新网温州7月31日报道 “我们希望更多台湾青年能走进创业基地,和我们一起在浙江温州逐梦,但我们更鼓励他们走出创业基地,真正融入当地,找到自己的生活。”温台融合发展青年创业基地负责人潘柏铨是“登陆”台青,他表示,在今年暑假到来之前,创业基地已经“人去楼空”,而...

“90后”台青借力AI助南京企业扩大国际“朋友圈”

中新网南京7月29日电 题:“90后”台青借力AI助南京企业扩大国际“朋友圈”   大陆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发展。在南京定居的“90后”台湾青年高仕玮曾经一次次问自己,“如何借力AI,找到适合自己创业的细分领域?”如今,他在南京台湾青年创业学院落户,其与团队开发的AI外贸营销管...

台胞青年江西行:“终于见到了书里的滕王阁”

中新网南昌7月26日电 “今天终于见到了书里的滕王阁,见识到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登上赣江之畔的滕王阁,台青林彤说道,虽然在大陆读书已久,但却是第一次来到江西南昌,亲眼一睹课本里的滕王阁。 ▲7月26日,全国台联第二十一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江西分营成员正在参...

台青以健身副业在大陆打开“新世界”

中新社重庆7月25日电 题:台青以健身副业在大陆打开“新世界”   做私教、录综艺、开直播……近日,台青马克在重庆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自2012年底“登陆”以来,他以健身这一副业展开不同尝试,体味不一样的人生,打开了一片“新世界”。   马克是台湾桃园人,大学学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