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通 >> 各地对台交流  >> 正文

台湾梅派弟子魏海敏盼更多年轻人传承梅派艺术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电   台湾京剧名家、梅派弟子魏海敏27日在北京表示,戏曲是中华文化载体之一,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戏曲行业,共同传承梅派艺术。

  “梅韵流芳”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日前启动。27日晚,系列活动之“梅派经典折子戏专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魏海敏参与演出。

3月27日晚,“梅派经典折子戏专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图为演出结束后,演员们谢幕。陈建新 摄

  专场演出集中展示五部经典古装戏及梅兰芳创排的最后一部戏《穆桂英挂帅》中的精彩片段。魏海敏说,纵观梅兰芳大师一生所创作的女性角色,其形象之多元,表演之细腻、传神,可以说把中国人千百年来对于女性美的描述,从文字、绘画、传说中搬上舞台,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美人形象。

  魏海敏表示,专场活动主题为“梅兰芳启示录”。当我们重温大师的艺术之路,缅怀的不仅是艺术成就,更是他一生对于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热情和奉献,这是艺术家的责任,也是梅兰芳大师给我们的启示。

  不同于以往,在当晚的演出中,魏海敏加入了朗读者角色。作为活动策划人,魏海敏向记者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非常迷人,但如果只有技艺表演,不能完整展现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因而,此次演出结合了朗诵的方式,讲述大师的创作理念、创作过程,让观众能够更贴近戏曲,感受其深厚内涵。

  魏海敏说,京剧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必须把其中核心精神提炼出来。在她看来,戏曲充满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意义、对于天地之间人的生存方式的思考。戏曲也包含了诸多道理、为人处事的方式等。看戏能够引起共鸣、净化心灵。

  多年往返于两岸,魏海敏还观察到,如今看戏的很多观众是年轻朋友,且年轻人对于戏曲的了解,并不比年长的戏迷少。也因如此,她认为从业者对于戏曲一定要有热情,更要了解角色、演好角色。“我觉得这个时代,观众一定要受到感动,才会进到剧场,才会继续支持你。”

  谈及戏曲的传承与创新,长年学习老戏,同时也在创作新戏的魏海敏表示,身为一个传统艺术表演工作者,绝对不可以只做一件事情,不能只是(专注)传统或只是(专注)创新,必须要有好的传承,继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此才能相辅相成推动戏曲和时代同步向前。“未来,我很盼望能够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这个行列,使戏曲能有更新的发展。”  (来源:中新社 陈建新)

相关新闻
唱念做打间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信念

“国家京剧院赴台演出30年,历经了至少四代人。每一次到台湾来演出,我们都倍感珍惜,也非常荣幸。”金秋十月,国家京剧院赴台演出圆满收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在台北感慨地说。 1993年,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公演。袁世海、杜近芳等京剧大师率团,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全台巡...

两岸学生同上京剧课 唱念做打间感受国粹魅力

中新社北京3月31日电 “京剧是两岸共同传承的国粹经典。两岸青少年多多接触,定能获得文化滋养,涵养文化底蕴。”旁听了一堂特别的京剧课后,北京京剧院台籍演员陈丰3月31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天举行第三届两岸中学生线上交流活动,台北市私立静心中学和北京市京源学校师生相会“云端”同上京剧课。赏京剧名段、学“猴戏”动作、绘非遗脸谱…...

福建京剧《林祥谦》进京演出

张萌(左)与孙劲梅分饰林祥谦和陈桂贞。省文旅厅供图 百年二七,薪火相传。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运动100周年、林祥谦烈士牺牲100周年,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新编现代京剧《林祥谦》26日和27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献演。 100年前,京汉铁路工人为争取成立总工会的自由和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力,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七革命运动,掀...

京台社区民众连线举行京剧艺术展演交流

中新社北京2月1日电 两岸京剧艺术展演暨第二十届“椿树杯”颁奖典礼2月1日晚在北京西城区和台湾高雄举办。两岸戏剧名家、获奖票友等200余人参加活动。   展演主题为“‘椿’华秋实二十载,京台携手谱新篇”,分为“百年风华,传承经典”“恪守初心,继往开来”“不负韶华,共谱新篇”三部分。展演在京剧传统选段《定军山》中拉开序幕,《贵妃醉酒》《沙家浜》等经...

在华留学生的京剧情缘【组图】

11月16日,白书晴(左)、李文龙(中)和明亮在校园内散步。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白书晴、来自蒙古国的明亮和来自泰国的李文龙在沈阳师范大学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他们热爱中国文化,都与京剧结下情缘。   “第一次看到京剧表演是在马达加斯加的孔子学院,我被京剧的唱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