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1日报道 台湾《旺报》6月28日刊登题为《两岸交流内生动力始终不变》的社论,社论称,2024年沪台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举行,今年的研讨会以“低碳循环与智慧健康”为主题,两岸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在全球减碳、产业转型、AI崛起大背景下,如何携手应对共谋新局。
除了沪台研讨会,最近还有多个两岸交流活动在各地进行。在重庆,两岸文博业者共话博物馆发展与创新;在成都,海峡两岸高层次人才交流会探讨如何为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搭建桥梁;在长沙,海峡两岸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科技交流会探讨绿色低碳产业合作的机会等。
两岸地区间、城市间的交流持续不断并卓有成效,这在两岸关系严峻复杂的当下尤为珍贵。由此也可看出,两岸交流的内生动力仍强。
文章认为,对台湾来说,大陆是不可忽视的市场。正是在两岸方方面面的交流中,台商捕捉到大陆不断涌现的新潮流中的商机。近年两岸青少年棒球交流频繁,深圳中山公园棒球场是两岸学生棒球联赛重要基地,还有福建连城举办的两岸棒球文化节等,这些交流都为台湾带来商机。
棒球是台湾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很多台商将相关运动用品产业转移至大陆。有“棒球小镇”之称的福建连城有多家台资棒球运动产品企业。近年大陆体育消费需求旺盛,加上两岸棒球交流的引导作用,培养出愈来愈多的棒球迷,岛内不少棒球人才西进创业,从事棒球教学、俱乐部管理等工作。
在消费机遇之外,大陆的产业机遇也不可忽视。大陆在一些引领性高科技产业颇有发展,如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等。相关交流将促进两岸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为台商提供更高更广阔的平台。其中,京台科技论坛已成为两岸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论坛的讨论范围逐渐扩展到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元宇宙、新能源汽车、智慧城市以及现代化服务业等领域,在引领两岸产业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有人质疑,当下两岸关系紧张,交流是否还有必要。目前,两岸都有提振经济的需求,需要更多经济合作毋庸置疑。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如何抓住新的产业机遇,在产业转型期找准自身定位,亦是两岸交流中的应有议题。更重要的是,当前两岸由下而上的交流模式能增加良性互动的基础,对稳定关系、化解分歧、消弭对立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指出,双城论坛即将在台北举行,这将是“5·20”后两岸最重要的城市交流。台北市长蒋万安明确表示论坛不会生变,上海方面也派员来台商议有关事宜。非常难得的是,论坛自2010年创立至今已签署多项交流合作备忘录,涵盖教育科技、青年创业、智慧城市、社区管理等领域,并建立对口交流与合作关系,成为两岸城市间交流和民间合作的典范。
双城论坛创立以来,两岸关系起起伏伏,但论坛并未间断,疫情期间也坚持线上举办。这更加说明,不论两岸关系如何变化,驱动两岸交流的内在动力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