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幸福餐”项目落地金门烈屿乡“芋岛小院”
▲厦门市东孚中心小学黄奕涵小朋友用压岁钱捐献“幸福餐”
台海网4月10日讯(导报记者 余健平 通讯员 尤琦) 爱有回响,即便是隔着海峡。
近日,由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道、山边社区、海投文旅闽台乡建乡创台胞青年团队、海沧东孚爱心商家联合会联合发起、为临时困难群体提供免费餐食的“幸福餐”爱心传递活动(详见本报3月13日报道《台湾小朋友压岁钱充值“幸福餐”》),将海峡两岸民众流淌在血液中的“一家亲”情感展露得淋漓尽致。
可喜的是,“幸福餐”不仅收到海沧台胞献出的爱心,这份亲情与爱激荡起的暖流,如今还穿越海峡,到达金门县。金门县烈屿乡小吃店“芋岛小院”成为金门首家提供“幸福餐”的餐厅,店内的30份“幸福餐”,均由海沧小朋友捐出压岁钱以及海沧企业献爱心“充值“。
“幸福餐”项目走进金门
为陷入困境的群体提供爱心餐食,抚慰人心,这种做法并不罕见。而海沧的“幸福餐”项目有其深长的意味。
海投文旅闽台乡建乡创台胞青年团队,扎根海沧乡村建设。两岸青年同心协力在田野间筑梦,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海沧“幸福餐”正是两岸青年根据在地文化和实际需求,合力推出的一项公益项目。
刻着两岸基因的“幸福餐”,注定不止步于海沧。“幸福餐”项目刚一上线 ,来自台湾、目前就读海沧洪塘小学五年级的张咏诒小朋友,就在爸爸张德暐的陪同下来到爱心商家兰州拉面馆,拿出100元压岁钱捐赠5份“幸福餐”。这一举动,无形中加速了这场爱心暖流穿越海峡,激荡起爱心回响的速度。
4月1日,海投文旅闽台乡建乡创台胞青年团队成员符坤龙前往金门烈屿乡,拜访多年前曾到海沧参与海峡两岸志愿者论坛的郭玉梅,介绍海沧东孚山边社区“幸福餐”公益项目。此时,郭玉梅已经营一家餐厅“芋岛小院”。
郭玉梅没有犹豫,当下决定在自己的餐厅推出“幸福餐”。“近来,金门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不少在建筑工地工作。”郭玉梅说,离乡背井的人容易发生经济上的困难,另外环境陌生也会造成孤独感。她愿意以自己的小吃店为平台,与海沧东孚共同推进“幸福餐”项目,以“幸福餐”来尽一份心力,温暖烈屿乡。
爱心源源不断获点赞
当符坤龙将这一消息带回海沧时,东孚爱心商家联合会发起人、山边网格党支部书记黄志杰的两个孩子——就读于东孚中心小学三年(2)班的黄哲睿和二年(3)班的黄奕涵均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为金门“幸福餐”充值。与此同时,东孚爱心商家联合也捐出20份“幸福餐”。事实上,两个孩子没到过金门县,也没去过台湾本岛,但在生活中他们接触到越来越多台湾小朋友,也看到越来越多来自台湾的叔叔、阿姨在海沧工作生活。“我们有共同的语言、相同的文化,孩子们自然知道我们亲如一家人。”黄志杰说,公益项目激发起两岸民众刻在血液里的亲情,具有强烈的情感动员和联结作用。“两岸青年通过互通公益项目言传身教,带动下一代人参与其中,是将传统文化相连、融入骨子里的亲情深描出来的最好方式。”海投文旅闽台乡建乡创台胞青年团队成员张德暐说,这已成为团队成员的共识。
很快,同款“幸福餐”海报出现在金门“芋岛小院”店内。“虽然目前还没有人来使用免费餐食,但已得到许多顾客大力赞许。”郭玉梅反馈,当顾客们看到“幸福餐”时,先是有些意外,在进一步了解到这些“幸福餐”来自厦门海沧时,纷纷点赞“互相关爱是两岸的亲情底色”。郭玉梅表示,接下来她将尝试与烈屿的其他餐食店家分享,希望他们也加入到这个公益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