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4月7日讯 “中华文化中讲究的慎终追远,便是我来陕西最重要的目的。”
4月4日,马英九一行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典礼结束后,马英九接受媒体采访。(中国台湾网发)
今年清明,74岁的马英九带领20位来自宝岛台湾的青年学子“跨海而来”,在这座囊括“半部中国史”的长安城中,感触中华文化根脉,传承中华民族信仰。
慎终追远、敬祖爱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灿烂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肇创者。在两岸同胞心中,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已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象征,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
1949年后,中国国民党几乎每年清明都要举行“遥祭”黄帝陵典礼,而在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8年间,更是先后6次主祭典礼,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遥祭”也像一束扯不断的线,将两岸同胞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彼此心领神会、心灵相通。
“深深感到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参加典礼的台湾青年学子纷纷表示“过程中非常激动”,更加体认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责任。
“过去我在台湾曾六度遥祭,今天带着台湾的年轻人到陕西亲自祭黄帝陵,深感意义重大。”典礼结束后,马英九动情地说,“来自台湾的年轻人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要更加牢记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根源,以及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追根溯源,缅怀历史,不忘从哪里来,才知道向何处去。
4月5日,马英九一行先后前往陕西马援祠、马援墓参拜。在马援墓旁,马英九摸着父亲种下的树,不禁感叹“已经长这么高了”。(中国台湾网发)
记得去年,马英九第一次回到祖籍地湖南湘潭祭祖,过程中几度哽咽落泪,表示“多年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今年,马英九先后前往陕西马援祠、马援墓参拜,老人同样感触良多。
马英九介绍,自己的籍贯虽然是湖南,但祖先的祖先来自陕西扶风。汉代的伏波将军马援就是自己的远祖。马英九说,明朝末年,扶风马援的一支后裔辗转到了湖南衡阳,自己是这一支的后人,所以追根溯源,自己是陕西扶风人。
“我的祖先是从陕西迁到湖南湘潭,这次亲自到陕西扶风县寻根、祭拜先祖马援,实在难掩内心激动。”据悉,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曾在2005年清明到陕西祭祖,并留诗一首:“跨海寻根万里行,杨凌祭祖正清明。亡人追远还乡日,欣见宗亲乐太平。”此次祭祖,马英九还与他父亲当时种下的一棵树合影,表示“这很有价值,很有纪念意义”。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愿景。共同联结构建了两岸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习俗。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慎终追远,敬祖爱乡。两岸中国人不管走了多远,我们都始终不忘乡愁、盼着叶落归根;不论分离多久,我们都终将团圆、携手打拼。
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华夏好儿女,代代谱新篇。
登城墙,睹秦俑,品典籍……在陕西参访交流的几天里,马英九一行先后参观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国家版本馆(文济阁)、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名胜古迹,在无数震撼与感动中,共上了一堂生动而又多彩的历史课。
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马英九一行同兵马俑近距离接触,随行台湾青年纷纷与恢弘的兵马俑“军阵”合影留念。“真是太壮观了,太宏大了”、“除了感到震撼,我无话可说”、“感觉书本中内容跳到眼前,十分感动、惊奇。”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当解说员讲到镇馆之宝、唐代的“舞马衔杯纹银壶”时,马英九对于文物上显示出马会跳舞感到相当震惊,表示闻所未闻。“如何努力保存这些典籍与文物,是两岸人民共同的任务,我认为这是两岸可以共同享有的经验,也证实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在号称“中华文脉种子库”的西安国家版本馆(文济阁),马英九一行认真聆听讲解,了解了馆内多部臻选藏品,包括宋拓本《西楼苏帖》、明内府写本《永乐大典》、明蓝格抄本《使琉球录》、明内府刻本《大明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底本《公是集》、丁氏家藏晚清名人书札等。
4月6日,马英九一行赴西安国家版本馆(文济阁)参观。在听取明蓝格抄本《使琉球录》介绍时,马英九驻足良久并频频点头。(中国台湾网记者 符海川 摄)
听取明蓝格抄本《使琉球录》介绍时,马英九驻足良久并频频点头,他表示,“这是我们研究钓鱼台(岛)的人一定要读的。从古籍里证明钓鱼台(岛)不属于琉球。”
台湾青年们见到馆内丰富而珍贵的中华优秀典籍版本,也发出“非常壮观”的赞叹。“以前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今天就在自己眼前,《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经史子集,像一面巨型书墙摆放在自己眼前,真是太壮观了!”台北大学经济学系学生林新越如是说。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几千年前的文字,后人现在都能辨读,西安国家版本馆能将这么多古籍保存完好,对中华文明的传播绵延有不可磨灭的贡献。”马英九表示,“期盼中华文明古籍的智慧,如同历史长河中的明灯,继续照亮中华民族的未来。”
一场“寻根之旅”,寻的不仅是个人的“根”,更是中华文化的“根”。只有让台湾青年一代熟悉并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根脉。正如台湾师范大学学生华晟雅所说,这些传统的文化、历史,都能成为我们成长的营养。(文/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