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2月18日刊发题为《<繁花>给两岸的再回首》的文章,作者是陈言乔。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大陆电视剧《繁花》火遍两岸。电视剧描述了30年前充满机会和希望的上海,同一时间的台湾也是欣欣向荣、钱淹脚目(指当年台湾地区经济发达,钱放在地上都可以盖过脚踝——本网注)。《繁花》带着两岸民众再回首他们的上世纪90年代,也指引着年轻人对未来再繁荣的期待。
1987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后,上海成为台湾人最先前进大陆的主要城市。从此,上海与台湾有着密切的连结,台湾人将资金、技术、人才甚至文化带进上海,他们办厂、设公司,乃至定居落户。《繁花》里黄河路、外滩、南京路,以及各式餐饮、外贸商业、社会发展等,都有台湾民众的参与。
《我的未来不是梦》《冬天里的一把火》《安妮》《爱拼才会赢》《我是一只小小鸟》和《再回首》等剧中的台湾经典歌曲,在当年和现在,都深入人心,一幕幕场景也勾起众多台湾人似曾相识的回忆。全剧50多首插曲中,《再回首》出现了多次,或可成为两岸这30年来的写照。
从政治面看,两岸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始的政治接触、谈判,到90年代末上海和平饭店里的辜汪会谈,再到两岸交流下的错综复杂,两岸一路走来,荆棘密布。
从经济面看,剧中多次呈现兴建中的东方明珠塔,代表着当年上海的大开发。黄浦江上的多座大桥、市区多条高架道的建设,以及上海港的扩建等都在那些年先后进行。剧末宝总最后的落脚地浦东川沙(如今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也蓄势待发。回看台北,有捷运(地铁)工程与信义计划区的都更(都市更新,即城市改造——本网注),但随着台湾限制两岸经济合作,亚太营运中心胎死腹中。
从文化面看,台湾人到上海并重新认识大陆这块土地,了解他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也带来不同的生活与管理方式、时尚与流行音乐、文化创意。
从社会面看,一如剧中宝总所说的:“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只要我们有眼光、只要我们有双手,我们就有未来。”而这正是30年来胼手胝足、赴陆打拼的台商们的真实写照。
《繁花》通过饮食男女,呈现了山河岁月、时代变迁。很多台湾观众(尤其那一代的台商)看后感触很多,他们回想起那些年相约在太平洋百货、带着饼屋的点心、吆喝去钱柜KTV唱歌的情形。
经过30年的努力,大陆的跳跃式发展让世人惊讶,台湾过去的优势早已被取代。大陆从硬件的电动车、无人机到软件的微信、抖音、小红书,再至影视文化娱乐都已反超台港,再回首,恍然如梦!
展望未来,盼望两岸关系如《繁花》所说,“赤子之心常在,期待下一个冬去春来”。
1月17日,人们在上海黄河路一家店里品尝美食。电视剧《繁花》的播出,带火了上海黄河路的各种美食,许多人专程赶来“打卡”品尝。(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