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聚焦  >> 正文

2023中美战略竞争下台海局势的回顾与展望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华夏经纬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作者 王英津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国发院研究员

  中美关系的走向从根本上、战略上、结构上影响着两岸关系的脉动及其走向。从现实主义视角看,中美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这意味着中美竞争将呈现常态化。近些年来,美国明确把中国视作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其主要战略目标依旧是遏制中国发展。因此,中美战略竞争的基本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未来中美关系总体上竞争大于合作。基于这一判断,美国朝野上下,从行政当局到国会两院,从民主党到共和党,从专家学者到社会大众,基本形成了对华强硬的主流共识。

  在对待台湾问题上,美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台制华”的固有战略,打“台湾牌”牵制中国也已成为美国的主流共识。尽管美国内部在遏制、打压中国的策略上存在较大分歧,但对于遏制、打压中国的战略则存在一致的看法。在美国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情况下,美国寻求与中国进行沟通和谈判只是其策略性、阶段性安排,并不会改变其对华政策的根本目标。未来美国会继续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干涉台湾问题、阻挠中国统一。总体而论,中美战略竞争将是一场复杂的“持久战”,这决定了未来台海局势紧张的长期性、复杂性、多变性。

  2023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旧金山实现会晤。会谈中,中方在阐明涉台问题原则立场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美方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停止武装台湾、支持中国和平统一。这三点要求极具针对性,是对去年巴厘岛会晤以来美方在涉台问题上言行不一的直接回应。同时,中方向美方指出“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这表达了中国对两岸统一拥有充足的信心和决心。拜登在这会谈中向中方表达了不支持“台独”的立场,在随后的记者会上回避对是否防卫台湾问题做出回应,体现了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审慎态度。美方的涉台表态延续了其在去年巴厘岛会晤定时的总体基调,虽然在涉台问题上并未做出实质性让步,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表明美国有意与中方一道约束“台独”,共同管控台海风险。

  两国元首会谈至少在未来的一两年内对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产生或多或少的积极影响。目前,中美之间最大的共识是管控竞争,防止滑向军事冲突。一方面,尽管美国不会彻底放弃打“台湾牌”,不会放弃提升美台实质关系,但在动作的力度和层级上可能会有所节制,或者会更多地“多做少说”或“只做不说”。但也应看到,在这次中美峰会中,美方并未在台湾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会谈并未缩小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分歧。另一方面,美方不支持“台独”的表态将对以民进党当局为首的“台独”势力形成一定约束。但从这次峰会的成果看,中美共同管控台海风险的力度也是有限的,台海局势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拜登在会谈中的承诺以及与中方达成的初步共识,在明年选举结束后,是否会出现较大变化,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此外,影响两岸关系走向的因素还有两大变量,那就是2024年1月台湾地区“大选”和2024年11月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这些结果将深刻影响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所以备受各界关注。选举结束后,由于台、美领导人后续搭建执政团队还需要一些时间,故在2025年5月之前,基本上是美国内部新执政团队的搭建时期,预计2025年6月之后,随着美国新执政团队的形成,其对台政策会逐渐明朗化。从总体上判断,未来两岸关系还会持续紧张,前景并不乐观。

  解决台湾问题不仅涉及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会影响到中美战略竞争、亚太格局变化和世界秩序重组。因此,解决台湾问题需要我们从国内政治角度和国际政治视角来全面观察和分析问题。首先,从坚持“两个思维”出发应对台海局势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所谓坚持极限思维,就是要求我们充分估量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必须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极端状况,“往最好处努力、做最坏处准备”。其次,继续保持实现国家统一的战略定力和自信。战略定力决不是战略退让,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克制的、现实主义的、有条件的进攻方式,是一种着眼于战略全局而在某些具体问题上采取的战略忍让。随着中美战略竞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必须做好与美国长期缠斗的思想准备,这需要我们在战略层面保持定力和耐心,在战术层面要更加灵活机动,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斗争中保持主动,把握好时、度、效。过去五年来,中国顶住了美国的“进攻”,稳住了阵脚,这使中国的战略自信、战略主动大为增强,特别是在应对美国遏制、打压方面,中国的从容度和主动性大大增强。随着中美力量差距日渐拉近、两岸综合实力对比不断扩大,台海形势格局明显朝着对中国大陆有利的方向发展。在这个特殊关头,中国大陆更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自信。

相关新闻
商务部回应美将调查评估其半导体供应链对中国芯片依赖程度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针对美国商务部日前表示将展开调查,重点关注美国关键行业对中国制造的传统芯片的使用与采购情况,以评估其半导体供应链对中国芯片的依赖程度,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28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半导体产业高度全球化,任何违背市场规律、割裂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行为不仅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也将影响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半导体企...

商务部回应美将调查评估其半导体供应链对中国芯片依赖程度

据新华社12月28日电 针对美国商务部日前表示将展开调查,重点关注美国关键行业对中国制造的传统芯片的使用与采购情况,以评估其半导体供应链对中国芯片的依赖程度,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28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半导体产业高度全球化,任何违背市场规律、割裂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行为不仅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也将影响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半导体企业...

车企销售进入“冲刺”阶段 价格竞争能持续多久

临近岁末,车企销售进入“冲刺”阶段。为吸引此前观望的消费者,完成年初确定的销量目标,一些汽车品牌推出购车补贴、限时优惠等活动,再次引发价格战。   车市竞争再起波澜   12月1日,比亚迪官宣旗下王朝网推出燃油转订基金活动。此次优惠涉及秦、汉、唐、宋、元部分车型,其...

“二合一”选举:台海局势与两岸关系的重大变量

当前,台湾地区领导人及台民意代表“二合一”选战已进入白炽化阶段,各方积极拼抢、争夺激烈,从而进一步加大了这场选举的政治意涵和分量,其不仅左右着岛内政治格局的走向,也是台海局势与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变量,不同的选举结果,对台海局势和两岸关系的影响自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完全对立的。 民进党获胜台海局势持续高危、两岸关系雪上加霜。明年初的台湾...

如此赖清德:赖清德参选冲击台海局势

2024年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投票日正在不断临近,届时台湾民众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未来4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台海局势和2300万民众的福祉。许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蔡英文上任7年多以来,民进党的“去中国化”和“倚美制陆”屡屡激怒大陆,两岸关系险象环生。如果赖清德靠基本盘选民的支持当选,台海局势恐雪上加霜。   一样的两岸立场,不一样的台海情势   作为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