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聚焦  >> 正文

“两岸一家亲”真情动人,这就是“家的主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日月谭天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0月8日,杭州亚运会圆满闭幕,亚运圣火缓缓熄灭。

在过去的十几天,谭主观察到,“亚运”“台湾”“家”“两岸”“中秋”等词以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登上网络热搜。

大家一定还记得,杭州亚运会开幕当天,当中国台北代表团入场时,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观众们“回家”的欢呼声排山倒海。对于这样的震撼场景,中国台北代表团旗手王冠闳兴奋直呼“一辈子难忘”。来自台湾桃园的现场观众康宸凯表示,感觉所有同胞都是一家人。

中国台北代表团入场

今年4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在与中国台北奥委会主席林鸿道会谈时说,大陆方面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将让台湾运动员在杭州亚运会上感受“家的主场”氛围。

在这场两岸运动健儿共襄盛举、共享荣光的盛会上,最让谭主难忘的,正是这从始至终、无处不在的“家的主场”氛围,以及“两岸一家亲”真情流露的动人时刻。

“家的主场”:

“两岸一家亲”的生动注脚

谭主看到,两岸同胞在“家的主场”的众多温情瞬间,令网友纷纷回帖留言“泪目”“太好哭了”。

其实,之所以中国台北运动员在杭州感受到“家的主场”,是因为两岸同胞是骨肉天亲,自然有源自亲情的自发互动和天然支持。

杭州亚运会观众为中国台北运动员们加油

现场“家人”的呐喊,给了中国台北运动员坚实的底气。几乎每一场中国台北队的比赛,现场观众都用尽全力、扯着嗓子喊“加油”。中国台北队柔道运动员杨勇纬在获得代表团本届亚运会首金后眼含热泪地说,明显感觉到“全场观众都在等待这枚奖牌”,每当他取得优势,观众们都会长时间为他鼓掌欢呼。中国台北队卡巴迪队员在赛后哭作一团表示,不同于在国外,“观众的欢呼让我有家的感觉”。

现场“家人”的鼓励,给了中国台北运动员莫大的安慰。中国台北队男足在比赛中失利,现场连续不断的“中国台北加油”,让球队领队情难自抑流下热泪,向观众席敬礼致意。中国台北队选手吴诗仪在拳击女子60公斤级半决赛中遗憾落败,中国队教练摸头安慰,吴诗仪鞠躬感谢。

之所以中国台北运动员在杭州感受到“家的主场”,是因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有相同的文化习俗,容易产生共鸣。

谭主注意到,现场“气氛组”用心选取的BGM,让网友们大呼 “DNA动了”“这是我们中国人才懂的浪漫”。中国台北队夺得男子三人篮球金牌,现场响起《我的未来不是梦》;中国台北队男篮对阵中国香港队男篮,现场播放《我的中国心》;中国台北队女篮对阵中国队女篮,BGM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歌词里唱,“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何必让满天乌云遮住眼睛,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共同记忆的音乐让选手和观众泪洒赛场内外。

中国队与中国台北队在女篮赛前交换礼物

在象征团圆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两岸运动健儿在“家的主场”别样团聚。中秋当晚,亚运会女子垒球比赛在中国队和中国台北队之间展开,中场休息期间,全场齐声高喊“中秋快乐”,给两岸运动员送上祝福。中国队女垒运动员王兰说出两岸运动员心声,“‘团圆’就是最大意义,这两个字有万钧之力。” 亚洲棒球总会会长、中华台北棒球协会理事长辜仲谅说起第一次在大陆过中秋时表示,大陆同胞的热情、家人一般的款待,让他一辈子难忘。

在“家的主场”氛围加持下,中国台北代表团也实现了多项突破。

参赛阵容为历届之最——中国台北代表团派出521名运动员,参加33个项目的角逐,代表团总人数超760人。

追平历史金牌纪录——中国台北队以19金20银28铜位列奖牌榜第六,追平了在1998年曼谷亚运会创下的19块金牌纪录。

多个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担任入场旗手的“台湾蝶王”王冠闳夺下男子200米蝶泳决赛银牌,终结中国台北队男子游泳25年的奖牌荒;林郁婷成为首位在亚运会女子拳击项目夺金的中国台北选手;赖冠杰在皮划艇男子1000米单人划艇决赛中获得岛内该项目首金……

“自家”办的盛会:

两岸中华儿女共享荣光

谭主看到,赛场之外,同样有很多台湾同胞在为这场“自家”办的盛会尽心尽力,共享荣光。

杭州亚运会火炬手、台青许志宏

众多杭州当地台商台青积极参与亚运志愿服务,还有5位台湾同胞担任亚运火炬手,他们都深感自豪。杭州亚运会组委会工作人员、台青周庭盈笑称自己家是全家总动员的“亚运家庭”:爸爸是亚运火炬手,妈妈是亚运讯息的头号传递者,一家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助力亚运。杭州亚运会火炬手、台青许志宏表示,两岸青年都是家里人,愿意参与家里办的大事,与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一起为国家、民族的未来打拼。

更有岛内舆论赞扬中国大陆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组织能力、文化呈现和高科技应用,感到与有荣焉。

有参加杭州亚运会采访的台媒记者对志愿者“小青荷”赞不绝口,表示志愿者们主动热情、无微不至的接待方式,让他们感到相当亲切与贴心,也让采访之旅充满温暖与人情味。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表演画面

台青杨品骅在现场观看亚运会开幕式后认为,中国大陆近几年举办的几场大型国际赛事,细节中呈现了满满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大国气势。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刘性仁刊文表示,2023杭州亚运会是第一届“智能亚运”,许多革新性的沉浸式体验和人工智能技术被投入使用在医疗支持、观众互动等各个方面,向世界展现中国制造的硬核力量。

还有岛内网友留言点赞,“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厉害了我的国”。台湾《中国时报》社论指出,大陆民众在杭州亚运的友台掌声,必然是未来两岸融合的动力。两岸人民血浓于水、民间社会善意融合,永远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

相信大家和谭主一样,通过这一场盛会,看到了“两岸一家亲”的同胞情、手足爱,体悟到了身为中国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在两岸同胞相近相亲的天然情感纽带连结下,两岸融合发展必将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日月谭天

相关新闻
以妈祖文化激发“福”文化的独特优势 彰显两岸文化融合发展中的福建担当

台海网10月10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两岸融合发展是一个整体进程,是两岸在社会、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全方位融合发展。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可以以弘扬“福”文化中的“妈祖文化”为发力点,充分发挥文化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独...

两岸媒体人走进湖北十堰

近日,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活动在湖北十堰落幕。8天时间里,来自海峡两岸1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走进十堰市张湾区工业新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丹江口水库等地,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十堰的人文古韵和发展脉动。   有台湾媒体人表示,十堰不仅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汽车、文旅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令人印象深刻。“湖北和台湾...

传递两岸深情 高甲戏《围头新娘》在福州上演

中新社福州10月7日电 (叶秋云)“这发簪,是阿公思乡的灯一盏;这发簪,是奶奶梦中扬起的帆……”10月7日,高甲戏新编现代戏《围头新娘》部分选段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上演。 10月7日,高甲戏新编现代戏《围头新娘》部分选段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上演。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

这个假期两岸“小三通”持续热络,岛内旅游业却再次遇冷

两节期间,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客流量持续增长,众多台胞乘坐直航客船往返两岸探亲访友和旅游。 据福建海事局数据显示,厦门至金门、泉州至金门、福州马尾至马祖、福州黄岐至马祖4条“小三通”客运航线9月28日共发送旅客3483人次,预计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在两节期间将发送旅客2.5万人次。 今年中秋节,是两岸“小三通”客运航线复航后的首个中秋节。“大家都是...